“但見半衰當此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見半衰當此路”全詩
但見半衰當此路,不知初種是何人。
雪花零碎逐年減,煙葉稀疏隨分新。
莫道老株芳意少,逢春猶勝不逢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題州北路傍老柳樹》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州北路傍老柳樹》
皮枯緣受風霜久,
條短為應攀折頻。
但見半衰當此路,
不知初種是何人。
雪花零碎逐年減,
煙葉稀疏隨分新。
莫道老株芳意少,
逢春猶勝不逢春。
中文譯文:
這株老柳樹,皮膚已經因為風霜而枯萎,
枝條短小,似乎常常被攀折。
只見它半截凋零在這條路旁,
卻不知最初是哪個人種下的。
雪花年年散落減少,
煙葉稀疏時而更新。
不要說老樹芳意減少,
逢春時依然比不逢春更美。
詩意和賞析:
《題州北路傍老柳樹》描繪了一棵老柳樹的凄涼景象。樹枝的皮膚因為長期受風霜之苦而枯萎,長勢不佳,常常被人攀折。樹雖已衰老,卻依然依靠傍路而生存,見證了許多年歲的變遷。然而,盡管它面對風霜雪雨的磨礪,卻無法得知最初是由何人種下。隨著歲月的流逝,樹上的雪花漸漸減少,煙葉也稀疏不再茂盛,但這并不妨礙老樹綻放出自己的芳香和美麗。詩人通過描寫這棵老柳樹,表達了自然界中萬物的生命力和不朽的美。
這首詩體現了白居易的浪漫主義風格,他將一顆老樹與人類的生活聯系在一起,抒發了人對美和生命力的追求。詩中的老柳樹雖然年歲已高,受到風霜之苦,但它仍然具有芳香和美麗。這給人以啟示,即使在逆境中,我們也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和美麗。同時也揭示了歲月更迭的無情,人類的來去匆匆,追問了樹的起源和人的去留,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整首詩表現出詩人對生命的敬仰和對美的追求,引發讀者對生命和自然的反思。
“但見半衰當此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hōu běi lù bàng lǎo liǔ shù
題州北路傍老柳樹
pí kū yuán shòu fēng shuāng jiǔ, tiáo duǎn wèi yīng pān zhé pín.
皮枯緣受風霜久,條短為應攀折頻。
dàn jiàn bàn shuāi dāng cǐ lù,
但見半衰當此路,
bù zhī chū zhǒng shì hé rén.
不知初種是何人。
xuě huā líng suì zhú nián jiǎn, yān yè xī shū suí fēn xīn.
雪花零碎逐年減,煙葉稀疏隨分新。
mò dào lǎo zhū fāng yì shǎo, féng chūn yóu shèng bù féng chūn.
莫道老株芳意少,逢春猶勝不逢春。
“但見半衰當此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