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相從歸醉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早晚相從歸醉鄉”全詩
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麹昏昏睡。
早晚相從歸醉鄉,醉鄉去此無多地。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答崔賓客晦叔十二月四日見寄(來篇云共相呼喚醉歸來)》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答崔賓客晦叔十二月四日見寄(來篇云共相呼喚醉歸來)》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今歲日馀二十六,
來歲年登六十二,
尚不能憂眼下身,
因何更算人間事。
居士忘筌默默坐,
先生枕麹昏昏睡。
早晚相從歸醉鄉,
醉鄉去此無多地。
中文譯文:
今年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二十六天,
明年我將邁入六十二歲,
但我仍然無法憂慮眼下的身世,
為何還要顧及人世間的事務呢?
居士忘卻了世俗之事,默默地坐著,
先生枕著酒釀,昏昏地入睡。
早晚我們相互陪伴回到醉鄉,
離開這里的醉鄉也不會太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回答崔賓客晦叔的一首應詩,表達了詩人對于人世間繁雜事務的淡漠態度,以及對于醉鄉的向往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中,白居易以自己即將邁入六十二歲的年紀為背景,表達了對于歲月的淡然和對于人世間瑣碎事務的不以為然。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他已經到了這個年紀,仍然無法憂慮自己的身世,那么還有什么理由去顧及人世間的事務呢?
詩中的居士和先生則象征著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居士忘卻了世俗之事,靜靜地坐著,表達了對于塵世喧囂的超脫和對于內心寧靜的追求。而先生則枕著酒釀,昏昏地入睡,暗示了對于醉鄉的向往和對于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最后兩句詩以醉鄉的歸宿作為結尾,表達了詩人對于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的向往。醉鄉被詩人描繪成一個迷離的地方,早晚我們相互陪伴著歸宿醉鄉,離開此地的醉鄉也不會太久。這里的醉鄉可以理解為詩人心靈的歸宿,是他追求自由和遠離塵囂的理想境地。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人世間事務的冷漠態度,以及對于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過對居士和先生的描寫,詩人抒發了自己對于超脫塵世紛擾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最終將目光投向了醉鄉,表達了對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早晚相從歸醉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cuī bīn kè huì shū shí èr yuè sì rì jiàn jì lái piān yún gòng xiāng hū huàn zuì guī lái
答崔賓客晦叔十二月四日見寄(來篇云共相呼喚醉歸來)
jīn suì rì yú èr shí liù, lái suì nián dēng liù shí èr, shàng bù néng yōu yǎn xià shēn,
今歲日馀二十六,來歲年登六十二,尚不能憂眼下身,
yīn hé gèng suàn rén jiān shì.
因何更算人間事。
jū shì wàng quán mò mò zuò, xiān shēng zhěn qū hūn hūn shuì.
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麹昏昏睡。
zǎo wǎn xiāng cóng guī zuì xiāng, zuì xiāng qù cǐ wú duō dì.
早晚相從歸醉鄉,醉鄉去此無多地。
“早晚相從歸醉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