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煙行灶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煙行灶上”全詩
竹煙行灶上,石壁臥房前。
性拙身多暇,心慵事少緣。
還如病居士,唯置一床眠。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北院》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北院》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院人稀到,
東窗事最偏。
竹煙行灶上,
石壁臥房前。
性拙身多暇,
心慵事少緣。
還如病居士,
唯置一床眠。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身處北院的寂靜環境和生活狀態。北院人很少來,東窗的事情最為偏僻。在竹煙的飄散中,行走在灶臺上,躺臥在石壁前的房間里。詩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自己性格拙樸,時間多余,心境懶散,事務少緣。他將自己比作病榻上的隱士,只有一張床作為他的休憩之所。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獨處北院的情景,通過詩人自我吐槽的方式,展現了一種閑散恬靜的生活態度。北院的人稀少,東窗的事情最為偏僻,這種孤寂的環境與詩人性格拙樸、心境懶散相得益彰。詩中的竹煙行走在灶臺上,石壁臥房前的描寫,給人一種寧靜、自在的感覺。詩人描述自己性拙身多暇,心慵事少緣,表達了他對繁瑣事務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以病居士的形象作為自我比喻,唯有一床可以休憩,顯示了詩人的清貧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句揭示了詩人內心的淡泊情懷,以及對安靜、隱逸生活的向往。通過對北院環境和自身狀態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世俗紛擾的厭倦,追求內心寧靜與自由的意愿。這種生活態度和情感狀態在唐代文人的創作中較為常見,也體現了當時士人對于自由自在、返璞歸真生活的向往。
“竹煙行灶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i yuàn
北院
běi yuàn rén xī dào, dōng chuāng shì zuì piān.
北院人稀到,東窗事最偏。
zhú yān xíng zào shàng, shí bì wò fáng qián.
竹煙行灶上,石壁臥房前。
xìng zhuō shēn duō xiá, xīn yōng shì shǎo yuán.
性拙身多暇,心慵事少緣。
hái rú bìng jū shì, wéi zhì yī chuáng mián.
還如病居士,唯置一床眠。
“竹煙行灶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