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銀泥衫故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見銀泥衫故時”全詩
料君即卻歸朝去,不見銀泥衫故時。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看常州柘枝,贈賈使君》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看常州柘枝,贈賈使君
莫惜新衣舞柘枝,
也從塵污汗沾垂。
料君即卻歸朝去,
不見銀泥衫故時。
中文譯文:
看著常州的柘枝,向賈使君贈送。
不要吝惜新衣舞動柘枝,
它也會因塵埃和汗水而沾染。
估計您馬上就要回朝去,
再也見不到銀泥衫的從前時光。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賈某(可能是一位使君)贈送的,通過常州的柘枝表達自己對賈某的思念之情。
作者勸告賈某不要吝惜衣服,即使新衣舞動柘枝,也會因為塵土和汗水而變臟。這是一個寓意,暗含了作者對賈某品行高尚、官道清廉的贊美。
作者意識到賈某可能即將回朝去,因此表達了對不再見到賈某那華麗的銀泥衫的惋惜之情。這句話里有著對賈某權力和地位的羨慕,并對賈某離開的無奈與遺憾。
賞析:
這首詩情感真摯而細膩,通過常州的柘枝表達了作者對賈某的情意。作者在描寫柘枝時,借喻純潔的愛情,寄托了自己對賈某高尚品德的贊美。
詩中的柘枝也象征著生活中的瑕疵和不完美,提醒人們珍惜當下的生活,不要過于追求表面的華麗和完美。
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抒發了作者對賈某的思念之情,展示了白居易敏銳的觀察力和才情。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社會中的官員之間的人情往來和離別之感。
對于讀者來說,這首詩引發了對于人際關系、情感和生活中不完美之物的思考,讓人深入地思索自己的感受和欲望。
“不見銀泥衫故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àn cháng zhōu zhè zhī, zèng jiǎ shǐ jūn
看常州柘枝,贈賈使君
mò xī xīn yī wǔ zhè zhī, yě cóng chén wū hàn zhān chuí.
莫惜新衣舞柘枝,也從塵污汗沾垂。
liào jūn jí què guī cháo qù, bú jiàn yín ní shān gù shí.
料君即卻歸朝去,不見銀泥衫故時。
“不見銀泥衫故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