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處蕭條近洛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居處蕭條近洛河”全詩
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聲少杵聲多。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臥疾》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臥疾
閑官臥疾絕經過,
居處蕭條近洛河。
水北水南秋月夜,
管弦聲少杵聲多。
中文譯文:
臥病在床的閑官無人來探望,
居處荒涼靠近洛河。
北邊和南邊的水,在秋月的夜晚,
音樂聲稀少,敲擊聲卻很多。
詩意:
《臥疾》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詩,描繪了一個臥病在床的閑官的困境和寂寞。詩人身處洛河附近,居住地附近景色蕭條,凄涼,沒有人來看望他。夜晚,他看到北邊和南邊的洛河兩岸,秋月清輝照亮了整個夜空。在這安靜的夜晚,他只聽到了敲擊聲,似乎是杵聲,但是卻很少有管弦樂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臥病在床的閑官的困境,來表達了作者在生活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詩中的洛河可以理解為作者的心境,水北水南表示詩人對家鄉的思念。詩人描述秋月的夜晚,用對比手法強調了寂寥的氛圍。整首詩給人以深沉、凄清的感覺,通過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勾起讀者對生活與情感的思考。
“居處蕭條近洛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ò jí
臥疾
xián guān wò jí jué jīng guò, jū chǔ xiāo tiáo jìn luò hé.
閑官臥疾絕經過,居處蕭條近洛河。
shuǐ běi shuǐ nán qiū yuè yè, guǎn xián shēng shǎo chǔ shēng duō.
水北水南秋月夜,管弦聲少杵聲多。
“居處蕭條近洛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