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寺遠禪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寺遠禪師”全詩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分類: 老師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遠師》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遠師》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東宮白庶子,
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
心無一事時。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東宮的白衣士子和一個遠離塵囂的南方寺廟的禪師在何處相遇的場景。當兩人的心境都沒有煩惱紛擾時,他們在某個地方遙遙相望。
賞析:
《遠師》通過對東宮白庶子和南寺禪師的描寫,表達了一種心境寧靜、無所牽掛的境界。詩中的白庶子代表著世俗的官場生活,而禪師則象征著超脫塵世的禪修境界。兩者在詩中被置于地理上的不同位置,東宮和南寺象征著各自的世界。然而,當他們的心境都沒有被外界的事物所擾亂時,他們的心便相通了。這種心靈的相通并不需要實際的面對面的交流,而是通過遙遠的距離傳遞著彼此的心意。詩中所描述的場景與現實生活相比較,具有一種超越時空的意味。
整首詩以簡潔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心靈的交流,以及內心寧靜的境界。白居易通過這首詩詞傳達了追求心靈平靜、超脫塵俗的意境。這種追求超越了物質的欲望和世俗的束縛,展現了一種高尚的精神追求。
《遠師》以簡練的詞句表達了深刻的意境,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它鼓勵人們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追求心靈的交流和共鳴。這首詩詞以其簡潔、深遠的意境,成為了唐代白居易詩詞創作中的一顆明珠。
“南寺遠禪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ǎn shī
遠師
dōng gōng bái shù zǐ, nán sì yuǎn chán shī.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hé chǔ yáo xiāng jiàn, xīn wú yī shì shí.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南寺遠禪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