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散白頭千萬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散白頭千萬恨”全詩
欲散白頭千萬恨,只消紅袖兩三聲。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云和》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云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非琴非瑟亦非箏,
撥柱推弦調未成。
欲散白頭千萬恨,
只消紅袖兩三聲。
詩意:
這首詩以音樂為主題,表達了詩人白居易對自己音樂才能未能得到完全發揮的懊悔和遺憾之情。詩人用一種比喻的方式,將自己的才情比作一種未完成的樂器,希望通過音樂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但又感到無力和不足。他希望能夠散發出自己的才華,但卻被現實所限制,只能通過有限的幾個音符來表達。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自己音樂才能的失落和無奈。詩中以"琴"、"瑟"、"箏"來比喻自己的才情,表達了對完美音樂創作的渴望。然而,撥動琴弦、推動瑟柱的動作還未完成,意味著他的才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用"白頭千萬恨"來形容他的遺憾和懊悔,表達了他對時間的流逝和錯過機會的痛心。最后兩句"只消紅袖兩三聲"則表達了他希望能夠通過有限的音符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有限,但仍然希望能夠發出美妙的音樂。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節奏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遺憾。詩中的"云和"二字作為標題,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完美音樂的追求和無法達到的苦悶心情。這首詩詞雖然篇幅短小,卻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表達,傳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藝術的追求,展示了他對音樂創作的熱情和對自身才華的不滿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欲散白頭千萬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hé
云和
fēi qín fēi sè yì fēi zhēng, bō zhù tuī xián diào wèi chéng.
非琴非瑟亦非箏,撥柱推弦調未成。
yù sàn bái tóu qiān wàn hèn, zhǐ xiāo hóng xiù liǎng sān shēng.
欲散白頭千萬恨,只消紅袖兩三聲。
“欲散白頭千萬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