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月冷波千頃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浸月冷波千頃練”全詩
浸月冷波千頃練,苞霜新橘萬株金。
幸無案牘何妨醉,縱有笙歌不廢吟。
十只畫船何處宿,洞庭山腳太湖心。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宿湖中》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湖中》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水天向晚碧沉沉,
樹影霞光重疊深。
浸月冷波千頃練,
苞霜新橘萬株金。
幸無案牘何妨醉,
縱有笙歌不廢吟。
十只畫船何處宿,
洞庭山腳太湖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晚上宿泊在湖中的景象。詩人觀察著湖水和天空之間的景色,湖水呈碧綠色,天空漸漸沉入暮色。樹影和霞光在湖面上交錯重疊,形成了深邃的美景。湖水中的月光映照下,波浪冷冽如練,千頃波浪仿佛冰面般平滑。詩人提到了新結的橘子還帶有霜氣,像是金色的萬株。他感到幸運的是,沒有公務案牘的束縛,可以盡情地陶醉于此,即使有笙歌聲也無法阻止他吟詠。最后,他疑問著十只畫船將在何處停泊,想象著畫船將在洞庭山腳、太湖的中心停泊。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夜晚湖中的景色,以及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通過描繪碧綠的湖水、重疊的樹影和霞光,以及冷波千頃的景象,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靜謐而美麗的夜晚。詩中的苞霜新橘形象生動,展示了秋季的氣息和豐收的喜悅。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無拘無束,可以盡情地陶醉和吟詠,表達了他對自由和藝術的追求。最后的疑問,增加了詩詞的神秘感和遐想的空間,讓讀者可以自由地想象畫船的去向和未來的故事。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獨特的意象和自由的思維展示了白居易的詩人才華和對美的感受力。讀者在欣賞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夜晚湖中的寧靜美景,同時也可以思考自由、藝術和人生的意義。
“浸月冷波千頃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hú zhōng
宿湖中
shuǐ tiān xiàng wǎn bì chén chén, shù yǐng xiá guāng chóng dié shēn.
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
jìn yuè lěng bō qiān qǐng liàn,
浸月冷波千頃練,
bāo shuāng xīn jú wàn zhū jīn.
苞霜新橘萬株金。
xìng wú àn dú hé fáng zuì, zòng yǒu shēng gē bù fèi yín.
幸無案牘何妨醉,縱有笙歌不廢吟。
shí zhǐ huà chuán hé chǔ sù, dòng tíng shān jiǎo tài hú xīn.
十只畫船何處宿,洞庭山腳太湖心。
“浸月冷波千頃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