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落盡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風落盡梅”全詩
只合窗間臥,何由花下來。
坐依桃葉枝,行呷地黃杯。
強出非他意,東風落盡梅。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馬墜強出,贈同座》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馬墜強出,贈同座》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詩意表達了詩人遭受馬匹意外墜落的傷痛,無法自由行動的苦悶心情,同時也通過對桃葉、地黃杯、東風和梅花等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美好自由生活的渴望。
中文譯文:
足傷遭馬墜,腰重倩人抬。
只合窗間臥,何由花下來。
坐依桃葉枝,行呷地黃杯。
強出非他意,東風落盡梅。
賞析:
作者在第一句中寫道,“足傷遭馬墜,腰重倩人抬。”表達了作者遭遇墜馬事故所帶來的痛苦和無法自主行動的困境。在第二句,“只合窗間臥,何由花下來。”詩人表示自己只能默默躺在窗前,無法外出欣賞美好的春花景色。接著,“坐依桃葉枝,行呷地黃杯。”通過描寫桃葉枝和呷地黃杯,詩人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由的渴望。最后一句,“強出非他意,東風落盡梅。”意味著詩人的身體之痛并非他自愿,他仍然期待著梅花盛開和春風的到來。
整首詩以描述作者生活的現實困境為主線,通過描寫美好的自然景物來表達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這種抒發心情的手法,表露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無奈,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社會在繁榮中存在的一些悲哀和無奈。整首詩簡潔明快,用字精練,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將詩人內心真實而深切的感受表達出來,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思想和語言才華。這首詩揭示了詩人面對現實困境但仍然保持追求精神自由的態度,展示了他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表現了對自由、自主的渴望和向往。
“東風落盡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 zhuì qiáng chū, zèng tóng zuò
馬墜強出,贈同座
zú shāng zāo mǎ zhuì, yāo zhòng qiàn rén tái.
足傷遭馬墜,腰重倩人抬。
zhǐ hé chuāng jiān wò, hé yóu huā xià lái.
只合窗間臥,何由花下來。
zuò yī táo yè zhī, xíng gā dì huáng bēi.
坐依桃葉枝,行呷地黃杯。
qiáng chū fēi tā yì, dōng fēng luò jǐn méi.
強出非他意,東風落盡梅。
“東風落盡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