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簾放巢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褰簾放巢燕”全詩
肌膚雖瘦損,方寸任清虛。
體適通宵坐,頭慵隔日梳。
眼前無俗物,身外即僧居。
水榭風來遠,松廊雨過初。
褰簾放巢燕,投食施池魚。
久別閑游伴,頻勞問疾書。
不知湖與越,吏隱興何如。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仲夏齋居,偶題八韻,寄微之及崔湖州》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仲夏齋居,偶題八韻,寄微之及崔湖州》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腥血與葷蔬,停來一月馀。
肌膚雖瘦損,方寸任清虛。
體適通宵坐,頭慵隔日梳。
眼前無俗物,身外即僧居。
水榭風來遠,松廊雨過初。
褰簾放巢燕,投食施池魚。
久別閑游伴,頻勞問疾書。
不知湖與越,吏隱興何如。
中文譯文:
仲夏時節,我在齋房中,偶然題寫了這首八韻詩,寄給了微之和崔湖州。已經停止吃腥血和葷蔬一個月有余,雖然皮膚有些瘦損,但內心寧靜虛無。我適應了整夜坐禪,頭發懶得每日梳理。眼前沒有塵世的物事,身體之外就是僧侶的居所。
水榭中風吹來很遠,松廊上的雨剛過。我撩起簾子,放燕兒筑巢,投食喂池中的魚兒。長時間別離的閑游伴侶,頻繁地來問候我的病情。我不知道湖州和越州的情況,那些隱居的官吏們興致如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在仲夏時節的禪修生活。他戒除了以前的葷蔬食物,已經一個月多沒有吃過肉,皮膚瘦削,但內心卻寧靜和空靈。他習慣了整夜坐禪,懶得梳理頭發,身心都遠離了塵世的紛擾,仿佛置身僧侶的境地。
他描述了自己居住的環境,水榭里的風吹來很遠,松廊上的雨剛過,他放開簾子,讓燕子筑巢,投食喂養池塘中的魚。詩中還提到了與他一起閑適游玩的伴侶們,他們經常來看望白居易,并詢問他的病情。最后,他表達了對湖州和越州的官吏們的關心,他們是否像他一樣隱居,過著寧靜的生活。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白居易在仲夏時節禪修的生活狀態和內心體驗。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寫,詩中傳遞了一種寧靜、超脫塵世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所表達的寧靜與虛無的境界,也與唐代文人士大夫的隱逸情懷相契合,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審美追求和生活態度。
“褰簾放巢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xià zhāi jū, ǒu tí bā yùn, jì wēi zhī jí cuī hú zhōu
仲夏齋居,偶題八韻,寄微之及崔湖州
xīng xuè yǔ hūn shū, tíng lái yī yuè yú.
腥血與葷蔬,停來一月馀。
jī fū suī shòu sǔn, fāng cùn rèn qīng xū.
肌膚雖瘦損,方寸任清虛。
tǐ shì tōng xiāo zuò, tóu yōng gé rì shū.
體適通宵坐,頭慵隔日梳。
yǎn qián wú sú wù, shēn wài jí sēng jū.
眼前無俗物,身外即僧居。
shuǐ xiè fēng lái yuǎn, sōng láng yǔ guò chū.
水榭風來遠,松廊雨過初。
qiān lián fàng cháo yàn, tóu shí shī chí yú.
褰簾放巢燕,投食施池魚。
jiǔ bié xián yóu bàn, pín láo wèn jí shū.
久別閑游伴,頻勞問疾書。
bù zhī hú yǔ yuè, lì yǐn xìng hé rú.
不知湖與越,吏隱興何如。
“褰簾放巢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