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撥小船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撥小船行”全詩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六月三日夜聞蟬》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六月三日夜聞蟬》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荷香清露墜,
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
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
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
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
誰撥小船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六月初三的夜晚,白居易在竹林宅中聆聽著荷葉墜落的清香和柳樹在微風中輕輕搖動的聲音。在這寧靜的夜晚,微弱的月光下,他第一次聽到了新蟬的鳴聲。這突然的蟬鳴讓他想起了遙遠的東京,引起了他對離別的思念之情。他希望這只蟬不要再鳴叫,因為這將讓他更加思念離開的東京。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池塘上的月光的疑問,不知道是誰在撥動小船行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的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的情感,展示了白居易的意境感和離愁別緒。首先,他以荷香和柳動來形容夜晚的清涼和寧靜,為整個詩詞營造了一個恬靜的氛圍。接著,他通過描述微弱的月光和新蟬的鳴叫,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思念之情。詩中的“愁北客”指的是他離開東京后思念東京的心情,而“憶東京”則表達了他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最后兩句則引發了讀者對池上月光和撥動小船的思考,給詩詞留下了一些懸念和想象的空間。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景象,并通過自然元素和詩人的情感表達出離愁別緒和對過去的回憶。它展示了白居易對生活細節的敏感和對離別情感的抒發,同時也引導讀者思考和感受詩人的情緒。
“誰撥小船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ù yuè sān rì yè wén chán
六月三日夜聞蟬
hé xiāng qīng lù zhuì, liǔ dòng hǎo fēng shēng.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wēi yuè chū sān yè, xīn chán dì yī shēng.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zhà wén chóu běi kè, jìng tīng yì dōng jīng.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wǒ yǒu zhú lín zhái, bié lái chán zài míng.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bù zhī chí shàng yuè, shuí bō xiǎo chuán xíng.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誰撥小船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