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枝幸易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叢枝幸易攀”全詩
青溪歸路直,乘月夜歌還。
作者簡介(王績)

王績(約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 ,撰 《酒經》 、《酒譜》 。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夜還東溪》王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夜還東溪
石苔應可踐,
叢枝幸易攀。
青溪歸路直,
乘月夜歌還。
詩意和賞析如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績創作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夜晚返回東溪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
詩中的「石苔應可踐」和「叢枝幸易攀」描述了東溪的景色,石頭上長滿了苔蘚,非常平滑,叢林里的樹枝也很低矮,容易攀爬。這些描寫展現了這片地方宜人的環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
「青溪歸路直」表明回到東溪的路程是相對直接的,沒有太多的曲折和困難。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歸途的暢順和順利,同時也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乘月夜歌還」表明在月光的照耀下,詩人快樂地歌唱著回到東溪的歸途。這句話傳遞了詩人內心愉悅和滿足的心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的享受與熱愛。
整首詩以簡潔、清新的描述,展現了自然的美和詩人對生活的熱愛。通過描繪東溪的景色和歸途的順暢,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贊美,以及對積極向上、快樂生活的追求。整體氛圍輕快歡愉,給讀者一種寧靜、舒適的感受,讀后能營造愉悅的心境。
“叢枝幸易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hái dōng xī
夜還東溪
shí tái yīng kě jiàn, cóng zhī xìng yì pān.
石苔應可踐,叢枝幸易攀。
qīng xī guī lù zhí, chéng yuè yè gē hái.
青溪歸路直,乘月夜歌還。
“叢枝幸易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