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不屬蘇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不屬蘇州”全詩
醒應難作別,歡漸少于愁。
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
何言五十里,已不屬蘇州。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望亭驛酬別周判官》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亭驛酬別周判官
白居易
何事出長洲,連宵飲不休。
醒應難作別,歡漸少于愁。
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
何言五十里,已不屬蘇州。
中文譯文:
為了什么事離開了長洲,連續的夜晚都在痛飲。
清晨醒來,難以與你分別,歡樂逐漸被憂傷所代替。
城村間的燈光閃爍,笙歌升上驛樓。
怎能用五十里的距離來衡量,這已經不再是屬于蘇州的范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作于唐代的一首別離之作,情感素深,表達了離別的愁緒和對故土的懷念之情。
首先,詩中所唱的長洲指的是江蘇蘇州的留園,白居易因官職任命離開蘇州,離開故土引起了他的深深思念。詩中寫道“何事出長洲”,表達了離開蘇州思鄉之情。
其次,詩中描繪了別離時的場景。詩句“連宵飲不休”寫出了詩人與朋友們連夜飲酒的場景,表示離別之際將飲酒作為寄托自己情感的方式。清晨詩人醒來,難以與友人分開,越來越多的憂傷已經不再是歡樂。通過描繪這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哀愁。
最后,詩人通過描繪驛站的燈火和笙歌,將場景轉移到了城村間,表現出離開蘇州之后的無法回頭之感。而“何言五十里,已不屬蘇州”則是在表達對于離開蘇州的無奈之情,五十里的距離已經遠離了故土,已經非蘇州的規模。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別離為主題,通過描寫細膩的場景和細膩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故土和友人的思念之情,抒發了作者對于離別的哀愁和無奈。
“已不屬蘇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tíng yì chóu bié zhōu pàn guān
望亭驛酬別周判官
hé shì chū cháng zhōu, lián xiāo yǐn bù xiū.
何事出長洲,連宵飲不休。
xǐng yīng nán zuò bié, huān jiàn shǎo yú chóu.
醒應難作別,歡漸少于愁。
dēng huǒ chuān cūn shì, shēng gē shàng yì lóu.
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
hé yán wǔ shí lǐ, yǐ bù shǔ sū zhōu.
何言五十里,已不屬蘇州。
“已不屬蘇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