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白使君無麗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姓白使君無麗句”全詩
禪心不合生分別,莫愛馀霞嫌碧云。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答次休上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次休上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姓白使君無麗句,
名休座主有新文。
禪心不合生分別,
莫愛馀霞嫌碧云。
詩意:
這首詩詞是白居易的回答給次休上人的作品。白居易自謙說自己沒有華麗的辭藻,而次休上人則有新穎的文采。他表達了對禪修心境的思考,認為禪修的心境不應該產生分別和偏好,就像不應該偏愛余霞而嫌棄碧云一樣。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白居易以自嘲的口吻,用“姓白使君”和“名休座主”來指代自己和次休上人,暗示了自己的文采不及對方。然而,他并不認為文采的高低是禪修的關鍵,而是強調禪修心境的平等和無分別。他用“禪心不合生分別”,強調禪修者應該超越對世俗事物的偏好和厭棄,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與超越。
最后兩句“莫愛馀霞嫌碧云”,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進一步闡釋了禪修心境的意義。余霞和碧云都是美麗的自然現象,意味著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喜愛和偏好。白居易告誡我們不應該對美好事物產生偏好,也不應該對其他事物產生厭棄。這種超越個人喜好的態度正是禪修所追求的心境,即超脫世俗的喜好和厭棄,達到內心的平靜和解脫。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邃的禪修哲理,強調了禪修心境的平等和無分別,呼喚人們超越個人喜好和厭棄,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超越。
“姓白使君無麗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cì xiū shàng rén
答次休上人
xìng bái shǐ jūn wú lì jù, míng xiū zuò zhǔ yǒu xīn wén.
姓白使君無麗句,名休座主有新文。
chán xīn bù hé shēng fēn bié, mò ài yú xiá xián bì yún.
禪心不合生分別,莫愛馀霞嫌碧云。
“姓白使君無麗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