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即色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須臾即色空”全詩
所好隨年異,為忙終日同。
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
彼此皆兒戲,須臾即色空。
有營非了義,無著是真宗。
兼恐勤修道,猶應在妄中。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感悟妄緣,題如上人壁》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悟妄緣,題如上人壁
自從為騃童,直至作衰翁。
所好隨年異,為忙終日同。
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
彼此皆兒戲,須臾即色空。
有營非了義,無著是真宗。
兼恐勤修道,猶應在妄中。
詩意:這首詩描述了作者白居易對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認為人生的忙碌和努力所追求的東西都是虛幻的,無法真正實現內心的愿望。從童年到老年,人們的興趣和追求不斷發生變化,而忙碌和煩惱卻是永恒不變的。人們在一切追求和努力中所得到的東西,最終都是虛幻和空無一物。作者認為,人們對于外在的事物的追逐和執著,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成就和滿足。他提出了修行的觀點,認為真正的修行應當超越世俗的追求和執著,達到超脫妄念的境地。
賞析:這首詩用簡練的語言道出了人生的空虛和無常。通過描述人們從童年到老年的經歷,以及他們對于不同事物的追求和努力,作者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反語和對比的手法,強調人們所追求的事物最終只是虛幻和空無一物。詩的結尾提出了修行的觀點,認為真正的修行應當擺脫妄念的束縛,超越世俗的追求和執著。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道出了人生的虛幻和無常,以及修行的價值。
“須臾即色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wù wàng yuán, tí rú shàng rén bì
感悟妄緣,題如上人壁
zì cóng wèi ái tóng, zhí zhì zuò shuāi wēng.
自從為騃童,直至作衰翁。
suǒ hǎo suí nián yì, wèi máng zhōng rì tóng.
所好隨年異,為忙終日同。
nòng shā chéng fó tǎ, qiāng yù yè wáng gōng.
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
bǐ cǐ jiē ér xì, xū yú jí sè kōng.
彼此皆兒戲,須臾即色空。
yǒu yíng fēi le yì, wú zhe shì zhēn zōng.
有營非了義,無著是真宗。
jiān kǒng qín xiū dào, yóu yīng zài wàng zhōng.
兼恐勤修道,猶應在妄中。
“須臾即色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