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分鳴騶且緩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處分鳴騶且緩驅”全詩
秦氏雙蛾久冥漠,蘇臺五馬尚踟躕。
村童店女仰頭笑,今日使君真是愚。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過敷水》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敷水
垂鞭欲渡羅敷水,
處分鳴騶且緩驅。
秦氏雙蛾久冥漠,
蘇臺五馬尚踟躕。
村童店女仰頭笑,
今日使君真是愚。
詩詞中文譯文:
經過敷水
垂下韁繩愿渡過羅敷水,
停止馬車且放慢驅駛。
秦朝雙眼蒙蔽已久,
蘇臺五匹馬也猶豫遲疑。
村童和店家女子仰頭笑,
稱呼今天的官員真是愚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員經過羅敷水的場景。官員在馬車上垂下韁繩,讓馬緩慢前行。他們猶豫是否繼續前進,因為秦朝的雙眼已經久經蒙蔽,蘇臺的五匹馬也猶豫遲疑。在這個時候,村童和店家女子仰頭笑,嘲笑官員的愚笨。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描繪一幅官員經過敷水的場景,抒發了詩人對官員的不滿和愚笨的態度。詩中的敷水成了象征,代表著官員的錯誤和荒謬。整首詩通篇簡練,以簡單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官員和當時的社會風氣的批評。詩人以平實的語言點出了問題,通過嘲諷讓讀者對當時的現象有更深的思考。
“處分鳴騶且緩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fū shuǐ
過敷水
chuí biān yù dù luó fū shuǐ, chǔ fèn míng zōu qiě huǎn qū.
垂鞭欲渡羅敷水,處分鳴騶且緩驅。
qín shì shuāng é jiǔ míng mò,
秦氏雙蛾久冥漠,
sū tái wǔ mǎ shàng chí chú.
蘇臺五馬尚踟躕。
cūn tóng diàn nǚ yǎng tóu xiào, jīn rì shǐ jūn zhēn shì yú.
村童店女仰頭笑,今日使君真是愚。
“處分鳴騶且緩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