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起春寒慵裹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晚起春寒慵裹頭”全詩
東臺御史多提舉,莫按金章系布裘。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姚侍御見過,戲贈》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姚侍御見過,戲贈》
晚起春寒慵裹頭,
客來池上偶同游。
東臺御史多提舉,
莫按金章系布裘。
中文譯文:
太陽晚起,春寒使人懶得裹頭,
客人來了,在池塘邊偶然同游。
東臺的御史常常被提拔,
不要拘泥于身份和財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題目是《姚侍御見過,戲贈》。詩人以幽默輕松的語氣,描繪了一個閑暇的春日景象,以及與姚侍御的相遇和交談。
詩的第一句"晚起春寒慵裹頭"表達了春日清晨的寒冷,使人不愿意早起,懶得裹頭。這種描寫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敏感和對生活的隨性態度。
第二句"客來池上偶同游"描繪了詩人在池塘邊遇到了一位客人,并且與他一同欣賞池塘的景色。這種偶遇和同游的情景,給人一種寧靜愉悅的感覺,也表達了詩人樂于與人共享美好時刻的心情。
接下來的兩句"東臺御史多提舉,莫按金章系布裘"則是詩人對姚侍御的戲謔。東臺是指東臺御史臺,御史是官職,而提舉則是指晉升。詩人以俏皮的方式暗示姚侍御擔任御史臺的職務并接連受到晉升,因此勸他不要過于執著于權位和物質財富,不要過分拘泥于金章和布裘。這種調侃體現了詩人對世俗功名的淡薄態度,以及對朋友的勸誡之情。
整首詩以輕松幽默的語調和寫實的描寫,展示了白居易對自然、友情和人生態度的獨特感悟。同時,通過對姚侍御的戲謔,也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強調了內心深處的自在和快樂。
“晚起春寒慵裹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o shì yù jiàn guò, xì zèng
姚侍御見過,戲贈
wǎn qǐ chūn hán yōng guǒ tóu, kè lái chí shàng ǒu tóng yóu.
晚起春寒慵裹頭,客來池上偶同游。
dōng tái yù shǐ duō tí jǔ, mò àn jīn zhāng xì bù qiú.
東臺御史多提舉,莫按金章系布裘。
“晚起春寒慵裹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