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吟方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坐久吟方罷”全詩
翠屏遮燭影,紅袖下簾聲。
坐久吟方罷,眠初夢未成。
誰家教鸚鵡,故故語相驚。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人定》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人定》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定月朧明,
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燭影,
紅袖下簾聲。
坐久吟方罷,
眠初夢未成。
誰家教鸚鵡,
故故語相驚。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安靜夜晚的場景。月亮掛在天空中,明亮而朦朧。香煙逐漸消散,枕簟清涼。屏風擋住了燭光的影子,紅袖輕輕掀起簾幕,發出微弱的聲響。作者靜坐良久方才停止吟詠,剛入睡時的夢境還未形成。另外,有只鸚鵡在某個鄰居家中學到了一些話語,不時發出叫聲,引起了一些驚訝和注意。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靜謐的夜晚場景,展現了詩人對細微事物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詩中運用了一系列意象,通過對月亮、香煙、屏風、簾幕和鸚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周圍環境的感知。
詩中的“人定月朧明”一句,以簡潔的方式展現了月亮的明亮而朦朧的景象,同時也暗示了人的內心平靜和思緒的回歸。接著,“香消枕簟清”以嗅覺和觸覺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和清新的氛圍。
“翠屏遮燭影,紅袖下簾聲”這兩句通過屏風和簾幕的形象描繪,增加了詩詞的視覺和聽覺效果,給人一種安靜而溫馨的感受。
最后兩句“坐久吟方罷,眠初夢未成。誰家教鸚鵡,故故語相驚”,通過對作者坐久思索和剛入睡時的夢境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思考。而鸚鵡的出現則增添了一絲活潑和趣味,也讓整首詩呈現出一種生活的真實感和細節。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約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安靜夜晚的場景,通過對細節的觀察和描寫,傳達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對生活的感悟,展示了詩人對生活細節的敏感和獨特的審美追求。
“坐久吟方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én dìng
人定
rén dìng yuè lóng míng, xiāng xiāo zhěn diàn qīng.
人定月朧明,香消枕簟清。
cuì píng zhē zhú yǐng, hóng xiù xià lián shēng.
翠屏遮燭影,紅袖下簾聲。
zuò jiǔ yín fāng bà, mián chū mèng wèi chéng.
坐久吟方罷,眠初夢未成。
shuí jiā jiào yīng wǔ, gù gù yǔ xiāng jīng.
誰家教鸚鵡,故故語相驚。
“坐久吟方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