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玉敲冰聲未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戛玉敲冰聲未停”全詩
爭得黃金滿衫袖,一時拋與斷年聽。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聽田順兒歌》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田順兒歌》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戛玉敲冰聲未停,
嫌云不遏入青冥。
爭得黃金滿衫袖,
一時拋與斷年聽。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場景,詩人正在傾聽田順兒歌唱的聲音。田順是一個以歌唱為生的人,他用純凈悅耳的嗓音唱歌,就像敲擊玉石的聲音一樣動聽。然而,詩人卻感到不滿足,因為他覺得田順的歌聲無法穿越云層進入蒼穹之中,無法達到更高的境界。于是,詩人愿意用黃金填滿自己的衣袖,拋棄所有財富,以便能夠有幸聽到這樣的歌聲,即使只是片刻。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聽田順兒歌唱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藝術追求的渴望和對純粹美的追求。詩中的戛玉敲冰聲形象地描繪了田順的歌聲之美,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聲音是多么的動聽。然而,詩人并不滿足于此,他希望田順的歌聲能夠越過云層,進入更高的境界,與青天相通。這種追求超越塵世的境界體現了詩人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美的向往。
詩人愿意拋棄黃金,填滿衣袖,來換取片刻的聽覺享受,表達了詩人對純粹藝術的珍視。他愿意舍棄物質財富,只為了一次短暫的感受,這顯示了他對真正的美的追求。整首詩通過對聽覺和財富的對比,強調了詩人對藝術的追求超越了物質的追求,將精神追求置于金錢之上。
總的來說,《聽田順兒歌》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純粹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珍視。它通過對音樂和財富的對比,讓讀者思考真正的價值在哪里,并呼吁追求內心的美與真實的價值。
“戛玉敲冰聲未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tián shùn ér gē
聽田順兒歌
jiá yù qiāo bīng shēng wèi tíng, xián yún bù è rù qīng míng.
戛玉敲冰聲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zhēng de huáng jīn mǎn shān xiù, yī shí pāo yǔ duàn nián tīng.
爭得黃金滿衫袖,一時拋與斷年聽。
“戛玉敲冰聲未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