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時歸到洛陽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幾時歸到洛陽來”全詩
六事盡思君作伴,幾時歸到洛陽來。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憶晦叔》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晦叔》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懷念晦叔,與他一起游山玩水,攜帶詩卷,賞月尋花,共飲美酒。六種事物都讓我想起了你,何時才能回到洛陽呢?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晦叔的懷念之情。晦叔可能是白居易的朋友或同事,他們一起享受自然風景,一起寫詩,一起品味美酒。白居易通過描繪與晦叔的共同經歷,表達了對友誼和美好時光的珍惜,同時也表達了對分別的思念和對重聚的期盼。
賞析:
1. 游山弄水、看月尋花:詩中的山水、月亮和花朵都是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代表了自然的美和人生的短暫。白居易通過與晦叔一起欣賞這些美景,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享受。
2. 攜詩卷、把酒杯:詩中的詩卷和酒杯象征著詩歌和酒宴,是文人雅士生活中常見的元素。白居易與晦叔一同攜帶詩卷,一同把酒,展現了他們共同的興趣和情趣。
3. 六事盡思君作伴:詩中提到的六種事物可能是指在游山、賞月、尋花、攜帶詩卷、把酒的過程中,白居易不斷想起晦叔的身影。這表明晦叔對他的影響深遠,他對晦叔的思念如影隨形。
4. 幾時歸到洛陽來:最后一句表達了白居易對晦叔的期盼和思念之情。洛陽是白居易的故鄉,他希望晦叔能早日回到洛陽,與他再度相聚。
《憶晦叔》這首詩詞通過對友誼和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分別和重聚的期盼,表達了白居易內心深處的情感。這首詩詞語言簡潔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流露和思想感悟。
“幾時歸到洛陽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huì shū
憶晦叔
yóu shān nòng shuǐ xié shī juàn, kàn yuè xún huā bǎ jiǔ bēi.
游山弄水攜詩卷,看月尋花把酒杯。
liù shì jǐn sī jūn zuò bàn, jǐ shí guī dào luò yáng lái.
六事盡思君作伴,幾時歸到洛陽來。
“幾時歸到洛陽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