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下無家豈是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泉下無家豈是歸”全詩
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斷倚屏幃。
人間有夢何曾入,泉下無家豈是歸。
墳上少啼留取淚,明年寒食更沾衣。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和楊師皋傷小姬英英》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楊師皋傷小姬英英》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從嬌騃一相依,
共見楊花七度飛。
玳瑁床空收枕席,
琵琶弦斷倚屏幃。
人間有夢何曾入,
泉下無家豈是歸。
墳上少啼留取淚,
明年寒食更沾衣。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白居易對楊師皋(一位官員)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詩中,白居易回憶起與楊師皋共同度過的時光,特別是與他的妻子小姬英英相依為命的日子。他們共同目睹了七次楊花飛舞的美景。然而,現在小姬已經去世,留下了一片空虛和寂寞。床上的玳瑁枕頭收拾空了,琵琶的弦也斷了。白居易感嘆人在世間雖有夢想,卻無法進入死后的世界,去泉下無家可歸。他在墓前輕輕啜泣,希望明年的寒食節能夠更多地沾濕他的衣襟。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白居易深沉的思念之情和對逝去愛人的哀傷。通過描寫楊師皋和小姬英英的經歷和他們之間的深情廝守,詩人表達了愛情的珍貴與溫暖。他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他們共同見證的美景,如楊花飛舞,使讀者感受到他們共同度過的快樂時光。然而,詩人也展現了失去所愛的痛苦和無奈,通過描述床上的空虛和琵琶弦的斷裂,以及泉下無家可歸的境況。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墓前流淚的悲傷和寒食節更多地沾濕衣襟的期待,突出了他對逝去愛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這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愛情和生離死別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波動和思考。
“泉下無家豈是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áng shī gāo shāng xiǎo jī yīng yīng
和楊師皋傷小姬英英
zì cóng jiāo ái yī xiāng yī, gòng jiàn yáng huā qī dù fēi.
自從嬌騃一相依,共見楊花七度飛。
dài mào chuáng kōng shōu zhěn xí,
玳瑁床空收枕席,
pí pá xián duàn yǐ píng wéi.
琵琶弦斷倚屏幃。
rén jiān yǒu mèng hé zēng rù, quán xià wú jiā qǐ shì guī.
人間有夢何曾入,泉下無家豈是歸。
fén shàng shǎo tí liú qǔ lèi, míng nián hán shí gèng zhān yī.
墳上少啼留取淚,明年寒食更沾衣。
“泉下無家豈是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