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棲薄暮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雞棲薄暮天”全詩
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即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事》
見月連宵坐,
聞風盡日眠。
室香羅藥氣,
籠暖焙茶煙。
鶴啄新晴地,
雞棲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
倚杖小池前。
譯文:
長夜中凝視明月,
陣陣風聲將我拂來拂去,
屋內彌漫著香氣與藥香,
溫暖的茶煙漫溢房間。
鶴嘴輕點在晴朗的地面上,
雞歸棲于薄暮的天空中。
我自己坐在小池塘前,
眺望著淘洗酒米的情景,倚著杖。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日常的生活場景為素材,通過對月、風、香氣和茶煙等細膩描繪,反映了作者寧靜、享受寂靜時刻的心情。無論是凝視明月連宵,還是倚杖小池前,都是在室內或者自然環境中,與自然和諧共處,感受平凡中的美好。詩中的鶴和雞則象征著逆境與平凡的對比,更加突出了詩人對生活中溫暖、寂靜之美的追求。
整首詩以清新自然的場景為主,并通過細膩描繪展示了作者能夠在身心靜謐中享受生活的態度。詩人的生活狀態與詩中的意境相得益彰,通過對日常景物的感知和品味,表達了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寧靜的人生追求。同時,這種追求是內化于作者生活感受的,而非追求外部的物質享受。整首詩的格調清新淡雅,寫景描寫細膩,給人一種寧靜、平和、恬淡的感覺,并將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
“雞棲薄暮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shì
即事
jiàn yuè lián xiāo zuò, wén fēng jǐn rì mián.
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
shì xiāng luó yào qì, lóng nuǎn bèi chá yān.
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hè zhuó xīn qíng dì, jī qī bó mù tiān.
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
zì kàn táo jiǔ mǐ, yǐ zhàng xiǎo chí qián.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雞棲薄暮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