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清聲直韻疏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調清聲直韻疏遲”全詩
近來漸喜無人聽,琴格高低心自知。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彈秋思》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彈秋思》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信意閑彈秋思時,
調清聲直韻疏遲。
近來漸喜無人聽,
琴格高低心自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白居易彈奏琴曲時的心情。他信手閑彈秋思之時,音調清麗,曲調流暢,但琴聲的韻律卻顯得有些疏忽和遲緩。然而近來他逐漸喜歡上了無人欣賞的狀態,因為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琴曲的高低起伏和內在的美妙。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琴曲的方式表達了白居易內心的情感和寄托。他以信手閑彈秋思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琴藝的熟練和自如,同時也揭示了他對音樂的深厚理解。詩中的“調清聲直韻疏遲”用音律的描述,展示了他琴曲的特點和風貌。
然而,詩人在接下來的兩句中表達了一種特殊的心境。他漸漸喜歡上了無人欣賞的狀態,意味著他對琴曲的傾訴不再寄托于他人的贊賞,而是只純粹地為自己彈奏。這種情感轉變體現了白居易對音樂的獨特理解和追求內心自我滿足的決心。
整首詩詞通過琴曲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對自我表達的追求以及對內心情感的宣泄。它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表達了白居易對琴曲的理解和對自我審視的深沉思考。
“調清聲直韻疏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n qiū sī
彈秋思
xìn yì xián dàn qiū sī shí, diào qīng shēng zhí yùn shū chí.
信意閑彈秋思時,調清聲直韻疏遲。
jìn lái jiàn xǐ wú rén tīng, qín gé gāo dī xīn zì zhī.
近來漸喜無人聽,琴格高低心自知。
“調清聲直韻疏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