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識相思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識相思處”全詩
墜葉還相覆,落羽更為群。
豈謂三秋節,重傷千里分。
遠離弦易轉,幽咽水難聞。
欲識相思處,山川間白云。
分類:
作者簡介(孔紹安)
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于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于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末,為監察御史。李淵討賊河東,紹安為監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史舍人,賜赍甚厚。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于世。
《別徐永元秀才》孔紹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徐永元秀才》是唐代孔紹安創作的一首詩,描寫了離別時的傷感和相思之情。
詩詞中文譯文如下:
金湯既失險,玉石乃同焚。
黃金雖貴重,和玉同樣燃燒。
墜葉還相覆,落羽更為群。
落葉相互疊加,落羽更加眾多。
豈謂三秋節,重傷千里分。
難以想象在三秋之時,重傷分離千里之遙。
遠離弦易轉,幽咽水難聞。
遠離琴弦易于更動,幽咽的水聲卻難以感知。
欲識相思處,山川間白云。
想要了解相思之處,只在山川之間的白云。
這首詩通過描寫兩個戀人的離別之痛,表達了作者對離別難以承受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金湯和玉石的比喻凸顯了離別的悲傷,落葉和落羽的描寫則突出了離別的無奈和傷感。詩中的“三秋節”指的是重要的節日,而此時卻要分離,從而加深了離別的痛苦感。
作者通過描述“弦易轉,水難聞”,展示了離別的辛酸和無奈之處。在詩的最后兩句中,作者希望了解被分離之人所在之處,可以想象出作者對彼此深切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傷感,展現了離別帶來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進一步升華了離別的意境,使讀者產生深切的共鳴。
“欲識相思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xú yǒng yuán xiù cái
別徐永元秀才
jīn tāng jì shī xiǎn, yù shí nǎi tóng fén.
金湯既失險,玉石乃同焚。
zhuì yè hái xiāng fù, luò yǔ gèng wéi qún.
墜葉還相覆,落羽更為群。
qǐ wèi sān qiū jié, zhòng shāng qiān lǐ fēn.
豈謂三秋節,重傷千里分。
yuǎn lí xián yì zhuǎn, yōu yè shuǐ nán wén.
遠離弦易轉,幽咽水難聞。
yù shí xiàng sī chù, shān chuān jiān bái yún.
欲識相思處,山川間白云。
“欲識相思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