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羸竹杖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扶羸竹杖輕”全詩
誦經憑檻立,散藥繞廊行。
暝槿無風落,秋蟲欲雨鳴。
身閑當將息,病亦有心情。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偶詠》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詠》
御熱蕉衣健,
扶羸竹杖輕。
誦經憑檻立,
散藥繞廊行。
暝槿無風落,
秋蟲欲雨鳴。
身閑當將息,
病亦有心情。
譯文:
穿著溫暖的蕉葉衣,
扶著瘦弱的竹杖輕輕慢步。
倚著欄桿誦經站立,
繞著廊道走來走去散藥。
暮色中槿花無風自落,
秋蟲欲雨時正歡鳴。
身體閑暇時應當休息,
即便生病也有愉悅的心情。
詩意: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病弱的人在清涼的秋天中享受自由時光的情景。詩人描繪了身穿輕便的蕉葉衣、行走穩健的形象,表現了他以輕松的姿態面對疾病和生活的態度。他在行走之間誦經凈心,廊道中徜徉,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奇妙。詩人通過描述槿花無風自落、秋蟲欲雨時鳴的景象,暗示了世事無常、物是人非的哀傷。然而,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身體閑暇時應當休息,即使在病痛中也能保持愉悅心情的精神。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心境和生活態度。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對病痛的坦然面對,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的心態。他以自然的姿態與疾病共處,追求身心的舒適和內心的寧靜。詩中的景物描寫簡潔而富有意境,給人以清爽、閑適的感覺,體現了唐代詩人追求自然和諧的審美情趣。整首詩雖短小,卻道出了生命堅強和享受當下的深刻哲理。
“扶羸竹杖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yǒng
偶詠
yù rè jiāo yī jiàn, fú léi zhú zhàng qīng.
御熱蕉衣健,扶羸竹杖輕。
sòng jīng píng kǎn lì, sàn yào rào láng xíng.
誦經憑檻立,散藥繞廊行。
míng jǐn wú fēng luò, qiū chóng yù yǔ míng.
暝槿無風落,秋蟲欲雨鳴。
shēn xián dāng jiāng xī, bìng yì yǒu xīn qíng.
身閑當將息,病亦有心情。
“扶羸竹杖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