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無別計相寬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無別計相寬慰”全詩
更無別計相寬慰,故遣陽關勸一杯。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答蘇六》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蘇六》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及賞析:
中文譯文:
暑天結束后的喜悅如同三伏的離去,卻不知道秋天已經迎來了“二毛”(指重陽節)。沒有其他辦法可以相互安慰,只能邀請友人一同喝酒,借陽關的氣氛消愁解悶。
詩意:
這首詩通過對暑天與秋天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夏天的不喜和對秋天的期待。作者深感夏天的炎熱難耐,但是他又沒有任何辦法來安慰自己。因此,他希望借助朋友的陪伴和飲酒來減輕內心的煩悶。
賞析:
這首詩以對立的情緒和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夏天的厭倦以及對秋天的期許。作者以“三伏”、“二毛”來代指炎夏和秋天。通過對比,更加凸顯了詩人對秋天的渴望和追求。詩人在暑天的掙扎和無奈中感到無法得到安慰,因此他選擇通過邀請友人和飲酒來尋求短暫的安慰。整首詩意境高遠,詩人情感真摯,抒發了他對于暑天的不滿和對秋天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在愁苦之際尋求外界慰藉的心情。
“更無別計相寬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sū liù
答蘇六
dàn xǐ shǔ suí sān fú qù, bù zhī qiū sòng èr máo lái.
但喜暑隨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來。
gèng wú bié jì xiāng kuān wèi, gù qiǎn yáng guān quàn yī bēi.
更無別計相寬慰,故遣陽關勸一杯。
“更無別計相寬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