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都盧無十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骨肉都盧無十口”全詩
骨肉都盧無十口,糧儲依約有三年。
但能斗藪人間事,便是逍遙地上仙。
唯恐往還相厭賤,南家飲酒北家眠。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鄰里往還》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鄰里往還》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鄰里之間互相往來的珍視和感激之情。
詩中,詩人詢問鄰里為何能安然無事,免受饑寒之苦而無需為了謀生而結婚或者被迫嫁娶。詩人家中雖然只有骨肉親屬數人,但沒有受到饑寒之苦,因為詩人存有糧食三年之量。詩人感嘆自己能夠解放于人間的紛擾之事,成為逍遙自在的仙人。但同時,詩人也擔心鄰里之間過多往來會使彼此感到厭倦或貶低,所以他規定:南家飲酒,北家安眠。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是:
問你為何能夠安然無事,
免受饑寒之苦而無需結婚。
我這個家庭只有幾口人,
卻有三年的糧食儲備。
只要能夠與世事相抗爭,
就是在塵世中的自由仙人。
唯恐鄰里往來會讓彼此厭倦,
就讓南家飲酒,北家安眠。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照顧的贊賞之情。詩人感激鄰里對他們的關心和友善,使他們得以免受饑寒之苦。同時,詩人也意識到親近的人之間要保持適度的距離和交往的規范,避免相互之間產生疲倦或輕視。這體現了詩人重視鄰里之間的和睦與穩定關系的價值觀。
詩中還有一種逍遙自在、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人將自己能夠不受世俗之事所擾,專注于生活的美好與純粹比作成為一個逍遙自在的仙人。這種意境讓人感受到一種超然物外的情懷,表達了詩人對于清凈和寧靜的向往。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贊頌鄰里之間的和睦和友愛,表達了詩人對鄰里之間的珍視和感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于超脫塵世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骨肉都盧無十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ín lǐ wǎng huán
贈鄰里往還
wèn yǔ hé gù dú ān rán, miǎn bèi jī hán hūn jià qiān.
問予何故獨安然,免被饑寒婚嫁牽。
gǔ ròu dōu lú wú shí kǒu,
骨肉都盧無十口,
liáng chǔ yī yuē yǒu sān nián.
糧儲依約有三年。
dàn néng dòu sǒu rén jiān shì, biàn shì xiāo yáo dì shàng xiān.
但能斗藪人間事,便是逍遙地上仙。
wéi kǒng wǎng huán xiāng yàn jiàn, nán jiā yǐn jiǔ běi jiā mián.
唯恐往還相厭賤,南家飲酒北家眠。
“骨肉都盧無十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