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晉廟前山月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子晉廟前山月明”全詩
鸞吟鳳唱聽無拍,多似霓裳散序聲。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王子晉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子晉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王子晉廟前山月明,
人聞往往夜吹笙。
鸞吟鳳唱聽無拍,
多似霓裳散序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王子晉廟前山夜晚的景象。在明亮的月光下,人們經常能聽到笙簫的聲音。鸞鳳的啼唱不受拍子的限制,聽起來更像是《霓裳羽衣曲》中散亂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以夜晚的景色和音樂為主題,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一種寧靜、神秘而又美妙的氛圍。
首句“王子晉廟前山月明”揭示了夜晚的明亮月光,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幽靜的氛圍。廟前的山巒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明亮。
接著,詩人描述了夜晚傳來的笙簫聲。“人聞往往夜吹笙”,暗示著這種音樂的常見和廣泛。笙簫聲在夜晚中回蕩,給人們帶來一種寧靜和安慰。
下一句“鸞吟鳳唱聽無拍”,描寫了笙簫聲的特點。鸞鳳的鳴唱沒有明確的拍子,而是自由自在地流淌,增添了一種優美的旋律和音調。
最后一句“多似霓裳散序聲”通過與《霓裳羽衣曲》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音樂的散亂和自由。《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另一位著名音樂家宮崎彥右衛門創作的曲子,其音樂風格獨特,旋律華麗。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音樂為線索,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神秘的夜晚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音樂藝術的贊美。
“子晉廟前山月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zǐ jìn miào
王子晉廟
zi jìn miào qián shān yuè míng, rén wén wǎng wǎng yè chuī shēng.
子晉廟前山月明,人聞往往夜吹笙。
luán yín fèng chàng tīng wú pāi, duō shì ní cháng sàn xù shēng.
鸞吟鳳唱聽無拍,多似霓裳散序聲。
“子晉廟前山月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