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煙中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上煙中閣”全詩
高上煙中閣,平看雪后山。
委形群動里,任性一生間。
洛下多閑客,其中我最閑。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登天宮閣》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天宮閣》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午時乘興出,薄暮未能還。
高上煙中閣,平看雪后山。
委形群動里,任性一生間。
洛下多閑客,其中我最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白居易登上天宮閣的情景。白居易在午時出發,心情愉悅,但一直欣賞到薄暮時分還未能回到原處。他站在高高的閣樓上,透過煙霧,俯瞰著雪后的群山。在繁忙的世界中,他將自己置身于人群之外,任由自己的心性自由馳騁。在洛陽這座城市中,有許多閑散的游客,而在其中,作者感覺自己是最自在的。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白居易登上天宮閣的經歷,表達了作者的閑適和超然情懷。詩中的午時和薄暮兩個時間點,象征著作者在一天中的兩個極端,從而凸顯了他在這段經歷中的時間感受。高上煙中閣和平看雪后山的景象,展示了作者登高遠眺的視野和對自然景色的欣賞。委形群動里,任性一生間這句表達了作者超脫塵世的態度,他寧愿放棄世俗的繁忙和紛擾,堅持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最后兩句洛下多閑客,其中我最閑,表明作者置身于熱鬧的城市中,卻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不受外界的干擾。
整首詩以寫景為主,通過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超然情懷。白居易以淡泊名利的心態,把自然景色與人世間的紛擾相對比,表達了一種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向往。這首詩雖然簡短,但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情懷,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內心自由的追求。
“高上煙中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tiān gōng gé
登天宮閣
wǔ shí chéng xìng chū, bó mù wèi néng hái.
午時乘興出,薄暮未能還。
gāo shàng yān zhōng gé, píng kàn xuě hòu shān.
高上煙中閣,平看雪后山。
wěi xíng qún dòng lǐ, rèn xìng yī shēng jiān.
委形群動里,任性一生間。
luò xià duō xián kè, qí zhōng wǒ zuì xián.
洛下多閑客,其中我最閑。
“高上煙中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