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無一念到心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都無一念到心頭”全詩
雖在簪裾從俗累,半尋山水是閑游。
謫居終帶鄉關思,領郡猶分邦國憂。
爭似如今作賓客,都無一念到心頭。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思往喜今》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思往喜今》
憶除司馬向江州,
及此凡經十五秋。
雖在簪裾從俗累,
半尋山水是閑游。
謫居終帶鄉關思,
領郡猶分邦國憂。
爭似如今作賓客,
都無一念到心頭。
【中文譯文】
懷念離開司馬官職來到江州,
至今已經過了十五個秋天。
雖然身穿官服,受俗世之累,
卻仍能半尋山水,自在游玩。
作為被貶謫的居民,始終懷念故鄉,
擔負著治理地方的責任,也關心國家的憂患。
與現在的那些賓客相比,
他們沒有一絲牽掛在心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作品。詩人通過自述個人經歷和感受,表達了對往事的思念和對現狀的喜悅之情。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作者離開司馬官職來到江州的經歷,已經過去了十五個秋天。這里的"除司馬"指的是離開司馬官職。這種改變讓他感到猶如脫胎換骨,擺脫了原來的束縛。
接下來的兩句"雖在簪裾從俗累,半尋山水是閑游"表達了即使身處官場,仍能保持心靈的自由和閑適。簪裾指官服,俗累指來自塵世的繁瑣事務。作者通過尋找山水的樂趣來放松身心,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接下來的兩句"謫居終帶鄉關思,領郡猶分邦國憂"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國家的關切。謫居指被貶低地位,離開故鄉。作者雖然身處地方,但仍然關注國家大事,分擔國家的憂慮。
最后兩句"爭似如今作賓客,都無一念到心頭"表達了對現狀的喜悅之情。作者與現在的那些賓客相比,他們只顧享受現在的安逸和富足,沒有對國家和他人的關心。而作者則保持著對故鄉和國家的思念之情,將之記在心頭。
整首詩以自身經歷為線索,通過對比和反襯,表達了作者對往事的思念和對現狀的喜悅。作者表達了對自由、寧靜和關心社會的追求,同時也批判了那些只顧享受而忽略社會責任的人。這首詩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都無一念到心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wǎng xǐ jīn
思往喜今
yì chú sī mǎ xiàng jiāng zhōu, jí cǐ fán jīng shí wǔ qiū.
憶除司馬向江州,及此凡經十五秋。
suī zài zān jū cóng sú lèi,
雖在簪裾從俗累,
bàn xún shān shuǐ shì xián yóu.
半尋山水是閑游。
zhé jū zhōng dài xiāng guān sī, lǐng jùn yóu fēn bāng guó yōu.
謫居終帶鄉關思,領郡猶分邦國憂。
zhēng shì rú jīn zuò bīn kè, dōu wú yī niàn dào xīn tóu.
爭似如今作賓客,都無一念到心頭。
“都無一念到心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