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飯終無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加飯終無益”全詩
不見來幾時,瑤草三四碧。
玉琴聲悄悄,鸞鏡塵冪冪。
昔為連理枝,今作分飛翮。
寄書多不達,加飯終無益。
心腸不自寬,衣帶何由窄。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古意》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詩人思念遠方美人的情感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意:
詩人用脈脈重復的形容詞和隔絕的情景,表達了他與美人相隔千里的思念之情。詩人追憶過去,早年的美好時光,如今兩人卻已各自分飛,令他痛心不已。詩人寄情于文字,卻往往無法將自己的思念傳達給美人,縱使再加飯給她,也無法改變思念之苦。詩人對自己狹窄的心胸和束縛的束腰感到無奈。
中文譯文:
脈脈復脈脈,美人千里隔。
不見來幾時,瑤草三四碧。
玉琴聲悄悄,鸞鏡塵冪冪。
昔為連理枝,今作分飛翮。
寄書多不達,加飯終無益。
心腸不自寬,衣帶何由窄。
脈脈重復脈脈,
美人千里隔離。
不知何時才相見,
瑤草依然翠綠。
玉琴的聲音悄悄,
鸞鏡上沾滿塵埃。
曾經像連理枝,
如今分散飛翮。
寄去的書多么難達,
再多加的飯也無益。
心胸無法寬廣,
束腰何時能解。
賞析:
《古意》是一首含蓄而深情的詩,表達了白居易對遠方美人思念的感慨。詩人借助形象的描寫和細膩的感情表達,傳達了思念和無奈的心情。詩人描繪了美人千里隔離的景象,表達了距離之遙所帶來的苦痛和思念之深。玉琴聲悄悄、鸞鏡塵冪冪的描寫,隱喻了美人的靜默和時光的流轉,同時也象征了詩人內心的沉郁和苦悶。詩人昔日的美好回憶與如今的分離對比,讓人感受到時光荏苒、情感的轉變。詩人寄書不達和加飯無益的描寫,體現了在距離之外無法傳達愛意的無奈和無力感,境況之凄涼令人觸動。最后兩句“心腸不自寬,衣帶何由窄”,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困擾和束縛,令人深思。整首詩以簡練凝練的語言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傳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思念之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之情,給人以溫馨和內心的共鳴。
“加飯終無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古意
mò mò fù mò mò, měi rén qiān lǐ gé.
脈脈復脈脈,美人千里隔。
bú jiàn lái jǐ shí, yáo cǎo sān sì bì.
不見來幾時,瑤草三四碧。
yù qín shēng qiāo qiāo, luán jìng chén mì mì.
玉琴聲悄悄,鸞鏡塵冪冪。
xī wèi lián lǐ zhī, jīn zuò fēn fēi hé.
昔為連理枝,今作分飛翮。
jì shū duō bù dá, jiā fàn zhōng wú yì.
寄書多不達,加飯終無益。
xīn cháng bù zì kuān, yī dài hé yóu zhǎi.
心腸不自寬,衣帶何由窄。
“加飯終無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