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許羈愁長下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許羈愁長下淚”全詩
為許羈愁長下淚,那堪春色更傷心。
驚鳥屢飛恒失侶,落花一去不歸林。
如何此日嗟遲暮,悲來還作白頭吟。
分類:
作者簡介(陳子良)
陳子良(公元?-632年),字不詳,吳人。生年不詳,卒于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在隋時,任軍事統帥楊素的記室(掌章表書記文檄的官員)。入唐,官右衛率府長史。與蕭德言、庾抱,同為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學士。子良著有文集十卷,《兩唐書志》傳于世。
《于塞北春日思歸》陳子良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于塞北春日思歸》是唐代陳子良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遠離家鄉,在他鄉的邊塞,回憶起了故鄉的青山和白云,由于長期離鄉在外,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淚流滿面。春天的美麗景色更加使他心傷。驚鳥飛過常常失去伴侶,落花一去不再回到林中。詩人感慨這個時節的逝去,悲傷之情油然而生,才使他唱出了白頭老人的慨嘆之歌。
中文譯文:
我家在吳地,青山遠離我,
他鄉邊塞的白云很深。
思念之情引來淚水,
春天的美景更加令人心傷。
驚鳥常常飛得丟失了侶伴,
落花一去不再回歸林中。
如何是此時,我感嘆時光的消逝,
悲傷之情讓我唱起白頭老人的歌。
詩意分析:
詩人遠離家鄉,在他鄉的邊塞,對故鄉甚為想念,思鄉之情表達深沉。他觸景生情,面對春天的美景卻倍感傷心,借春景折射出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他在邊塞流落久了,孤獨寂寞的生活使他更加懂得珍惜家鄉的美好,對流逝的時光和生命感到悲嘆。這首詩以春天的景色作為背景,以流離失所的思鄉之情為主題,抒發了詩人在邊塞生活的苦悶之感。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邊塞思鄉之情和流離失所的苦悶。通過背景的春景、描繪的鳥和花的比喻,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得具體細膩,引起讀者深深的共鳴。詩人的悲傷和惆悵透過詩的線索表現出來,由內而外傳遞給讀者。整首詩抒發了對家鄉和過去的深深留戀之情,以家鄉離別和歲月流逝的感嘆作為結尾,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轉的思考。這首詩在感情表達的真切與細致上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體現了唐代的邊塞詩風,顯示了邊塞生活中詩人獨特的感慨和哀愁。
“為許羈愁長下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sài běi chūn rì sī guī
于塞北春日思歸
wǒ jiā wú huì qīng shān yuǎn, tā xiāng guān sài bái yún shēn.
我家吳會青山遠,他鄉關塞白云深。
wèi xǔ jī chóu zhǎng xià lèi,
為許羈愁長下淚,
nà kān chūn sè gèng shāng xīn.
那堪春色更傷心。
jīng niǎo lǚ fēi héng shī lǚ, luò huā yī qù bù guī lín.
驚鳥屢飛恒失侶,落花一去不歸林。
rú hé cǐ rì jiē chí mù, bēi lái huán zuò bái tóu yín.
如何此日嗟遲暮,悲來還作白頭吟。
“為許羈愁長下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