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三伏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如何三伏月”全詩
何處好追涼,池上隨風舟。
日高饑始食,食竟飽還游。
游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
眼明見青山,耳醒聞碧流。
脫襪閑濯足,解巾快搔頭。
如此來幾時,已過六七秋。
從心至百骸,無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榮耀非所求。
雖被世間笑,終無身外憂。
此語君莫怪,靜思吾亦愁。
如何三伏月,楊尹謫虔州。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何處堪避暑》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何處堪避暑》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
哪里可以逃避炎熱的夏季,林中有一座可以背向太陽的樓閣。
何處好追涼,池上隨風舟。
哪里適合追求涼爽,池塘上有一艘隨風漂行的小船。
日高饑始食,食竟飽還游。
太陽升得高了才會感到饑餓,吃飽之后再去游玩。
游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
游玩之后休息一會兒,醒來喝上一杯茶。
眼明見青山,耳醒聞碧流。
眼睛明亮可以看到青山,耳朵清醒可以聽到碧水流動的聲音。
脫襪閑濯足,解巾快搔頭。
脫下襪子,休閑地洗洗腳,解開頭巾,快快地搔頭發。
如此來幾時,已過六七秋。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多久,已經過去了六七個秋天。
從心至百骸,無一不自由。
從內心到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感到自由自在。
拙退是其分,榮耀非所求。
謙遜退隱是我的份內之事,不追求榮耀。
雖被世間笑,終無身外憂。
盡管受到世人的嘲笑,但內心沒有外界的困擾。
此語君莫怪,靜思吾亦愁。
這番話請君不要怪罪,靜心思考我也有憂愁之事。
如何三伏月,楊尹謫虔州。
在三伏天里,我像楊尹一樣被貶謫到虔州。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白居易在炎熱的夏天尋求涼爽的心情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借景抒情,描述了在林間的背日樓、池上的隨風舟,以及游玩、休息、品茶、欣賞自然美景的愉悅時光。詩中也表達了作者對樸素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對名利的淡泊和對內心自由的珍視。最后兩句詩提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憂愁。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清新寧靜的夏日景象,展現出作者豁達自然的心態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
“如何三伏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ǔ kān bì shǔ
何處堪避暑
hé chǔ kān bì shǔ, lín jiān bèi rì lóu.
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
hé chǔ hǎo zhuī liáng, chí shàng suí fēng zhōu.
何處好追涼,池上隨風舟。
rì gāo jī shǐ shí, shí jìng bǎo hái yóu.
日高饑始食,食竟飽還游。
yóu bà shuì yī jiào, jué lái chá yī ōu.
游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
yǎn míng jiàn qīng shān, ěr xǐng wén bì liú.
眼明見青山,耳醒聞碧流。
tuō wà xián zhuó zú, jiě jīn kuài sāo tóu.
脫襪閑濯足,解巾快搔頭。
rú cǐ lái jǐ shí, yǐ guò liù qī qiū.
如此來幾時,已過六七秋。
cóng xīn zhì bǎi hái, wú yī bù zì yóu.
從心至百骸,無一不自由。
zhuō tuì shì qí fēn, róng yào fēi suǒ qiú.
拙退是其分,榮耀非所求。
suī bèi shì jiān xiào, zhōng wú shēn wài yōu.
雖被世間笑,終無身外憂。
cǐ yǔ jūn mò guài, jìng sī wú yì chóu.
此語君莫怪,靜思吾亦愁。
rú hé sān fú yuè, yáng yǐn zhé qián zhōu.
如何三伏月,楊尹謫虔州。
“如何三伏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