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隱迷是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智隱迷是非”全詩
平生所厚者,昨夜夢見之。
夢中幾許事,枕上無多時。
款曲數杯酒,從容一局棋。
初見韋尚書,金紫何輝輝。
中遇李侍郎,笑言甚怡怡。
終為崔常侍,意色苦依依。
一夕三改變,夢心不驚疑。
此事人盡怪,此理誰得知。
我粗知此理,聞于竺乾師。
識行妄分別,智隱迷是非。
若轉識為智,菩提其庶幾。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因夢有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因夢有悟》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夢境中遇見友人的喜悅。詩意深刻,賦予讀者對人生和人際關系的思考。
詩中,白居易在夢中遇見了幾位友人,他們分別是韋尚書、李侍郎和崔常侍。在夢中,他們歡快地交談、喝酒和下棋,展現了友誼的歡樂場景。然而,夢境中的情景轉瞬即逝,留給白居易的只是短暫的快樂。
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友誼瞬息即逝的感嘆。他指出了人生中友誼的轉變和不可預測性。這種悲歡離合的感觸逼使白居易有所觸動。他認為只有通過學問的修煉和身心的清凈,才能超越塵世的變幻,真正領悟人生的真諦。
整首詩以簡潔的描述和深刻的意境展現了人們在友情中的追求與痛苦。作者通過描繪夢境中與友人相聚的場景,展示了他對友誼幸福與脆弱性的思考,并最終得到了一種對生命的悟透。詩中運用了意象獨特的修辭手法,通過對友人的描繪與周遭環境的描述,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
詩中描寫的“因夢有悟”,是在對友人的思念和夢境中的邂逅中,作者通過對友情的思考而得到的“悟”。這種悟透不僅是對友情的理解,更是對人生的思索。作者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友情的珍貴和脆弱,人生的無常和轉變,以及對心靈上的追求和境界的愿望。
“智隱迷是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 mèng yǒu wù
因夢有悟
jiāo yǒu lún mò jǐn, yōu yōu láo mèng sī.
交友淪歿盡,悠悠勞夢思。
píng shēng suǒ hòu zhě, zuó yè mèng jiàn zhī.
平生所厚者,昨夜夢見之。
mèng zhōng jǐ xǔ shì, zhěn shàng wú duō shí.
夢中幾許事,枕上無多時。
kuǎn qǔ shù bēi jiǔ, cóng róng yī jú qí.
款曲數杯酒,從容一局棋。
chū jiàn wéi shàng shū, jīn zǐ hé huī huī.
初見韋尚書,金紫何輝輝。
zhōng yù lǐ shì láng, xiào yán shén yí yí.
中遇李侍郎,笑言甚怡怡。
zhōng wèi cuī cháng shì, yì sè kǔ yī yī.
終為崔常侍,意色苦依依。
yī xī sān gǎi biàn, mèng xīn bù jīng yí.
一夕三改變,夢心不驚疑。
cǐ shì rén jǐn guài, cǐ lǐ shuí dé zhī.
此事人盡怪,此理誰得知。
wǒ cū zhī cǐ lǐ, wén yú zhú qián shī.
我粗知此理,聞于竺乾師。
shí xíng wàng fēn bié, zhì yǐn mí shì fēi.
識行妄分別,智隱迷是非。
ruò zhuǎn shí wèi zhì, pú tí qí shù jī.
若轉識為智,菩提其庶幾。
“智隱迷是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