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廣陵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入廣陵城”全詩
坐移丞相閣,春入廣陵城。
紅旆擁雙節,白須無一莖。
萬人開路看,百吏立班迎。
閫外君彌重,尊前我亦榮。
何須身自得,將相是門生。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白居易送別牛僧孺出使淮南的情景。
北闕指的是宮殿的大門,東京指的是京城洛陽。風光指的是沿途的景色,十六程表示十六個驛站的距離。"坐移丞相閣"表示牛僧孺擔任丞相后,辦事地點由洛陽移到了東京。
"紅旆擁雙節,白須無一莖"描繪了牛僧孺威嚴的形象,他頭上戴著紅色的旗幟,手中拿著節杖,鬢發卻沒有一根白發。
下面的幾句描述了牛僧孺出行時的盛況。萬人開路看,百吏立班迎,顯示了他的威望和受到的高規格接待。
"閫外君彌重,尊前我亦榮"表達了詩人對牛僧孺的敬重和對自己也有些自豪。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
北闕到東京,沿途十六程。
牛僧孺丞相任,春天來到廣陵城。
紅旆擁雙節,白須沒有一根白發。
萬人開路看,百官立班迎。
在宮殿門外牛僧孺更加威重,而在他面前我也感到榮耀。
何必親自得到,相為你的門生。
整首詩以送別牛僧孺出任淮南為背景,雖然詩人對牛僧孺的稱贊有些客套,但也表達了對他的敬重和對他擔任重要職務的期望。通過描繪牛僧孺出行時的盛況和詩人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牛僧孺和身為相門生的自豪。整首詩詞表現了作者對牛僧孺的敬重和對他取得的成就的喜悅,同時也反映了唐代政治體制中的官員任用和升遷的規則和儀式。
“春入廣陵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ò xià sòng niú xiàng gōng chū zhèn huái nán
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
běi quē zhì dōng jīng, fēng guāng shí liù chéng.
北闕至東京,風光十六程。
zuò yí chéng xiàng gé, chūn rù guǎng líng chéng.
坐移丞相閣,春入廣陵城。
hóng pèi yōng shuāng jié, bái xū wú yī jīng.
紅旆擁雙節,白須無一莖。
wàn rén kāi lù kàn, bǎi lì lì bān yíng.
萬人開路看,百吏立班迎。
kǔn wài jūn mí zhòng, zūn qián wǒ yì róng.
閫外君彌重,尊前我亦榮。
hé xū shēn zì dé, jiàng xiàng shì mén shēng.
何須身自得,將相是門生。
“春入廣陵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