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問老身騎馬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問老身騎馬出”全詩
自問老身騎馬出,洛陽城里覓何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自問》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問》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依仁臺廢悲風晚,
依仗著我兒臺,雖然秋風蕭瑟,我甘愿晚年過得悲涼。
履信池荒宿草春。
信池中的水草茂盛的時候,曾經是我居住的地方,現在變得荒涼。這草地如今難以為宿,春天時也變得蕭條。
自問老身騎馬出,
我自問年老后還能騎馬出行嗎?
洛陽城里覓何人。
在洛陽城中尋找何人。
詩意:
《自問》描繪了一位晚年的白居易,在悲感中憶及過去。詩中提到的依仁臺和履信池,都是白居易曾經居住和寫作的地方。依仁臺已經廢棄,履信池則變得荒蕪。白居易流連于懷念過去的歲月,自問著自己年老后是否還能騎馬到洛陽城中尋找曾經的友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獨特的唐詩風格表達了白居易晚年的悲涼和懷舊之情。他通過描述廢棄的依仁臺和荒蕪的履信池,傳達出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以及他個人境況的改變。他自問自己是否還能有力氣騎馬出行,并在洛陽城中尋找曾經的友人,表現出他對過去友情的珍視和對孤獨的擔憂。整首詩詞充滿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思考,以及晚年人對時間流逝和生活變化的感慨。
“自問老身騎馬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wèn
自問
yī rén tái fèi bēi fēng wǎn, lǚ xìn chí huāng sù cǎo chūn.
依仁臺廢悲風晚,履信池荒宿草春。
zì wèn lǎo shēn qí mǎ chū, luò yáng chéng lǐ mì hé rén.
自問老身騎馬出,洛陽城里覓何人。
“自問老身騎馬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