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爪攫雞雞肋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鷹爪攫雞雞肋折”全詩
何如斂翅水邊立,飛上云松棲穩枝。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代鶴答》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鶴答》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鷹爪攫雞雞肋折,鶻拳蹴雁雁頭垂。
何如斂翅水邊立,飛上云松棲穩枝。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關于鶴的景象。詩中通過對比描寫鷹和鶻捕捉獵物的方式與鶴的高雅形象,傳達了鶴的自由自在、高飛遠翔的特點,以及它與凡俗之物的區別。
賞析:
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展示了鶴的風姿和獨特之處。首兩句描述了鷹攫取雞肋和鶻蹴擊雁的情景,暗示了這種捕食行為的殘酷和不雅。而接下來的兩句則呈現了鶴的優雅和高尚:斂翅水邊立,鶴在水邊收起雙翅站立,展現了它的悠然自得;飛上云松棲穩枝,鶴在飛翔中選擇了云松來棲息,顯示了它高飛遠翔的能力和高潔的品質。
整首詩詞通過對比鷹、鶻和鶴的不同形態和行為,突出了鶴的高雅和純潔。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性動物,被賦予了吉祥、高尚、神秘的意象。白居易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鶴的贊美,也蘊含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鷹爪攫雞雞肋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hè dá
代鶴答
yīng zhǎo jué jī jī lèi zhé, gǔ quán cù yàn yàn tóu chuí.
鷹爪攫雞雞肋折,鶻拳蹴雁雁頭垂。
hé rú liǎn chì shuǐ biān lì, fēi shàng yún sōng qī wěn zhī.
何如斂翅水邊立,飛上云松棲穩枝。
“鷹爪攫雞雞肋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