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嘆世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頭嘆世間”全詩
榮華急如水,憂患大于山。
見苦方知樂,經忙始愛閑。
未聞籠里鳥,飛出肯飛還。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看嵩洛有嘆》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看嵩洛有嘆》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今日看嵩洛,回頭嘆世間。
榮華急如水,憂患大于山。
見苦方知樂,經忙始愛閑。
未聞籠里鳥,飛出肯飛還。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在嵩山和洛陽之間旅行,觀察到了世間的現實和人生的困境,從而產生了深深的嘆息。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嵩山和洛陽的觀察,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詩中的"榮華急如水"表示人們追逐名利的欲望如水般迅速流逝,暗示了物質享受的短暫和虛幻。"憂患大于山"則表達了人生中的困難和痛苦遠遠超過外在的榮華富貴,山的形象象征著人生的難題和挑戰。
接著,詩人通過"見苦方知樂,經忙始愛閑"表達了一種人生的領悟。他認為只有經歷過苦難和忙碌,才能真正體會到快樂和寧靜的珍貴。這種對反差的描繪,突出了人生中不同狀態的對比。
最后兩句"未聞籠里鳥,飛出肯飛還"則暗含了對自由和追求理想的渴望。詩人覺得自由的精神是無法被束縛的,就像鳥兒被關在籠子里,即使突破了枷鎖,也不會再被困住。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世俗和人生的觀察,表達了詩人對名利和自由的思考,以及對人生困境的感嘆和對真善美的向往。
“回頭嘆世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àn sōng luò yǒu tàn
看嵩洛有嘆
jīn rì kàn sōng luò, huí tóu tàn shì jiān.
今日看嵩洛,回頭嘆世間。
róng huá jí rú shuǐ, yōu huàn dà yú shān.
榮華急如水,憂患大于山。
jiàn kǔ fāng zhī lè, jīng máng shǐ ài xián.
見苦方知樂,經忙始愛閑。
wèi wén lóng lǐ niǎo, fēi chū kěn fēi hái.
未聞籠里鳥,飛出肯飛還。
“回頭嘆世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