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枚未用爭詩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鄒枚未用爭詩酒”全詩
已將四海聲名去,又占三春風景來。
甲子等頭憐共老,文章敵手莫相猜。
鄒枚未用爭詩酒,且飲梁王賀喜杯。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喜夢得自馮翊歸洛,兼呈令公》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夢得自馮翊歸洛,兼呈令公》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喜夢得自馮翊歸洛,兼呈令公。
上客新從左輔回,高陽興助洛陽才。
已將四海聲名去,又占三春風景來。
甲子等頭憐共老,文章敵手莫相猜。
鄒枚未用爭詩酒,且飲梁王賀喜杯。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他的朋友令狐公的,表達了他對令狐公重歸洛陽的喜悅之情。詩中描述了令狐公作為高官輔佐左丞相的歸來,為洛陽帶來了興盛和才華的助力。白居易表示,令狐公已經在全國享有盛譽,現在又能共同分享洛陽春天的美景。他們共同經歷了歲月的變遷,互相憐惜彼此漸漸變老,但彼此仍然是文學上的對手,互相鼓勵,不應相互懷疑。白居易還提到鄒枚,他們之間并沒有爭奪詩酒的斗爭,而是共同舉杯慶賀令狐公的歸來。
賞析:
這首詩以朋友重歸洛陽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朋友歸來的喜悅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比令狐公的歸來和他們過去的成就,強調了彼此之間的情誼和共同的堅持。白居易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友誼和文學的珍視。詩中也透露著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以及對友人未來的期望。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友誼、喜悅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它展現了唐代文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和彼此的支持,同時也反映了白居易對洛陽的熱愛和對友誼的珍視。這首詩在簡潔中蘊含著深刻的情感,給人以溫暖和愉悅的感受。
“鄒枚未用爭詩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mèng dé zì féng yì guī luò, jiān chéng lìng gōng
喜夢得自馮翊歸洛,兼呈令公
shàng kè xīn cóng zuǒ fǔ huí, gāo yáng xìng zhù luò yáng cái.
上客新從左輔回,高陽興助洛陽才。
yǐ jiāng sì hǎi shēng míng qù,
已將四海聲名去,
yòu zhàn sān chūn fēng jǐng lái.
又占三春風景來。
jiǎ zǐ děng tóu lián gòng lǎo, wén zhāng dí shǒu mò xiāng cāi.
甲子等頭憐共老,文章敵手莫相猜。
zōu méi wèi yòng zhēng shī jiǔ, qiě yǐn liáng wáng hè xǐ bēi.
鄒枚未用爭詩酒,且飲梁王賀喜杯。
“鄒枚未用爭詩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