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黃凄序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蕓黃凄序變”全詩
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
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
分類:
作者簡介(上官儀)

上官儀(約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陜縣)人,生于江都。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龍朔二年(662年),成為宰相。后來高宗不滿武后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后,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詔。武后涕泣陳請,事遂中綴,自此武后深惡上官儀。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誅,家產和人口被抄沒,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凌煙閣,追封為楚國公。
《奉和潁川公秋夜》上官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奉和潁川公秋夜》
朝代:唐代
作者:上官儀
泬寥空色遠,蕓黃凄序變。
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
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
中文譯文:
秋夜中,空氣清寥而色彩遙遠,
菊花黃瓣散落,序列凄涼的變遷。
干涸的湖泊上,鴻雁落下,
長風送別巢中的燕子。
千秋萬代流轉中的夜景,
萬物聲響蘊含夜晚的召喚。
遠處傳來鳳凰的鳴叫,
層臺上起伏的箭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潁川公為契機表達了對秋夜景色的思索和贊賞。詩人通過描繪空曠、寥落的景色和凄涼的變遷來表達秋夜的靜謐之美。泬寥空色遠,蕓黃凄序變,用簡練的語言揭示了秋夜的蕭瑟之感。
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這兩句描繪了鴻雁離去和燕子歸巢的場景。詩人借此表達了秋天的離別和歸宿之感。
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表達了秋夜中萬物聲響的含義和夜晚的召喚。這句意味著秋夜中萬物都在發聲,仿佛在向詩人訴說,詩人也在夜晚的召喚中感悟生命的深意。
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通過對鳳凰鳴叫和箭雨的描述,與前兩句構成了鳥類的對比,展示了秋夜中的生機和活力。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秋夜的景色和景物,展示出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和細膩感受,同時也展示了秋夜中的變幻和生機。
“蕓黃凄序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yǐng chuān gōng qiū yè
奉和潁川公秋夜
jué liáo kōng sè yuǎn, yún huáng qī xù biàn.
泬寥空色遠,蕓黃凄序變。
hé pǔ luò zūn hóng, zhǎng biāo sòng cháo yàn.
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
qiān qiū liú xī jǐng, wàn lài hán xiāo huàn.
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
jùn zhì líng jīn tuò, céng tái qiè yín jiàn.
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
“蕓黃凄序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