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言秋草閉門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言秋草閉門多”全詩
荀令見君應問我,為言秋草閉門多。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送盧郎中赴河東裴令公幕》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盧郎中赴河東裴令公幕》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別時暮雨洛橋岸,
到日涼風汾水波。
荀令見君應問我,
為言秋草閉門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白居易與好友盧郎中分別的情景。詩人在洛陽的橋岸與盧郎中告別時正值傍晚下起了雨,而當盧郎中到達河東的時候,已是日落時分,寒風吹拂著汾水的波浪。白居易暗示荀令(指裴令公)在見到盧郎中時,可能會問起他,所以他希望盧郎中可以告訴荀令公,自己因為秋草的緣故而多次閉門不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別離的情景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對天氣和自然景物的描寫,將情感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展現了自然與人情之間的和諧與共鳴。
首句“別時暮雨洛橋岸”,以描繪別離時的暮雨洛橋岸的景象,表達了離別時的憂愁和無奈之情。第二句“到日涼風汾水波”,通過描寫盧郎中到達目的地時的景象,突出了時光的流逝和寒冷的環境,強調了離別的遙遠和孤寂。
接下來的兩句“荀令見君應問我,為言秋草閉門多”,表達了詩人對荀令公的思念,并暗示自己因為秋草的緣故而多次不出門的情況。這種閉門不出的意象,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內心深處對友誼的珍視和對離別的不舍。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凄涼。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與情感的交融,傳達了作者與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離別的悲傷,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離別時的苦澀和思念之情。
“為言秋草閉門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ú láng zhōng fù hé dōng péi lìng gōng mù
送盧郎中赴河東裴令公幕
bié shí mù yǔ luò qiáo àn, dào rì liáng fēng fén shuǐ bō.
別時暮雨洛橋岸,到日涼風汾水波。
xún lìng jiàn jūn yīng wèn wǒ, wèi yán qiū cǎo bì mén duō.
荀令見君應問我,為言秋草閉門多。
“為言秋草閉門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