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接嘉姻不失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晚接嘉姻不失親”全詩
忽忽不知頭上事,時時猶憶眼中人。
早為良友非交勢,晚接嘉姻不失親。
最喜兩家婚嫁畢,一時抽得尚平身。
分類: 七夕節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閑吟贈皇甫郎中親家翁(新與皇甫結姻)》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閑吟贈皇甫郎中親家翁(新與皇甫結姻)》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誰能嗟嘆光陰暮,
豈復憂愁活計貧。
忽忽不知頭上事,
時時猶憶眼中人。
早為良友非交勢,
晚接嘉姻不失親。
最喜兩家婚嫁畢,
一時抽得尚平身。
詩意:
這首詩詞是白居易給皇甫郎中的親家翁寫的,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婚姻的喜悅和對親情的珍視。
賞析:
這首詩詞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賞析。
首先,詩的前兩句是對時光流逝的嗟嘆。作者問道,有誰能不感嘆光陰逝去得如此之快呢?他不再憂愁于貧困和生計,因為他已經得到了婚姻的美滿。
接著,詩的下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新婚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忽然忘記了自己頭上的事情,時刻都在懷念著自己心中的人,也就是新婚妻子。
最后,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這段婚姻的喜悅和對親情的重視。作者稱之為“早為良友非交勢”,說明他們早已是很好的朋友,而這次婚姻的結合更加增進了親情。他最喜歡的就是兩家婚姻的圓滿,這使得他一下子抽離出了煩惱和紛爭,心境變得平和。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對婚姻的喜悅以及對親情的重視。同時,通過對兩家婚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晚接嘉姻不失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yín zèng huáng fǔ láng zhōng qìng jia wēng xīn yǔ huáng fǔ jié yīn
閑吟贈皇甫郎中親家翁(新與皇甫結姻)
shuí néng jiē tàn guāng yīn mù, qǐ fù yōu chóu huó jì pín.
誰能嗟嘆光陰暮,豈復憂愁活計貧。
hū hū bù zhī tóu shàng shì,
忽忽不知頭上事,
shí shí yóu yì yǎn zhōng rén.
時時猶憶眼中人。
zǎo wèi liáng yǒu fēi jiāo shì, wǎn jiē jiā yīn bù shī qīn.
早為良友非交勢,晚接嘉姻不失親。
zuì xǐ liǎng jiā hūn jià bì, yī shí chōu dé shàng píng shēn.
最喜兩家婚嫁畢,一時抽得尚平身。
“晚接嘉姻不失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