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作破齋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作破齋人”全詩
明催竹窗曉,寒退柳園春。
綠醞香堪憶,紅爐暖可親。
忍心三兩日,莫作破齋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酬皇甫十早春對雪見贈》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皇甫十早春對雪見贈》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漠漠復氛氳,東風散玉塵。
明催竹窗曉,寒退柳園春。
綠醞香堪憶,紅爐暖可親。
忍心三兩日,莫作破齋人。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早春時節的景色和氛圍。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喜悅。詩中的東風吹散了寒冬的塵埃,使得整個世界都變得模糊不清,仿佛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清晨的陽光透過竹窗照射進來,宣告著新的一天的來臨,寒意逐漸減退,柳樹園中也開始展現春天的景象。綠意盎然的植物帶來了回憶,紅色的火爐則給人溫暖和親切感。詩人告誡自己要忍耐片刻,不要輕易離開這個寧靜的齋房。
賞析:
白居易以其細膩的筆觸和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受而聞名。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早晨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渴望。詩中運用了漠漠復氛氳、東風散玉塵等形象的描寫手法,使得讀者仿佛置身于朦朧的春日景象之中。通過對竹窗、柳園和火爐的描繪,詩人在讀者心中勾勒出一個寧靜而溫暖的春天場景。最后兩句警示詩人自己,告誡他不要輕易離開這個美好的環境,保持寧靜和安逸的心境。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對內心感受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悅和對安逸生活的向往。讀者在欣賞詩詞時,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寧靜的氛圍,也可以從中體味到詩人對生活的態度和追求。
“莫作破齋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huáng fǔ shí zǎo chūn duì xuě jiàn zèng
酬皇甫十早春對雪見贈
mò mò fù fēn fēn, dōng fēng sàn yù chén.
漠漠復雰雰,東風散玉塵。
míng cuī zhú chuāng xiǎo, hán tuì liǔ yuán chūn.
明催竹窗曉,寒退柳園春。
lǜ yùn xiāng kān yì, hóng lú nuǎn kě qīn.
綠醞香堪憶,紅爐暖可親。
rěn xīn sān liǎng rì, mò zuò pò zhāi rén.
忍心三兩日,莫作破齋人。
“莫作破齋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