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礙并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太行山礙并州”全詩
今歲暮春上巳,獨立香山下頭。
風光閑寂寂,旌旆遠悠悠。
丞相府歸晉國,太行山礙并州。
鵬背負天龜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見示之作》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見示之作》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詩意是作者回憶起去年的上巳節在洛水上游玩的情景,并表達了對時光的感慨和自己與裴令公的友誼。
詩中,白居易首先表述了自己和裴令公去年上巳節在洛水上共同游玩的情景。然后,他描述了今年上巳節時,自己獨自站在香山下的寂靜景色,與往年的熱鬧景象形成鮮明對比。丞相府已經回到了晉國,而太行山則是并州的屏障。白居易用"鵬背"和"云泥"來形容裴令公,意味著他們之間的差距如同天鵬和云泥一般不可企及。
這首詩寫出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嘆,同時也表達了對友誼的思念和對裴令公的敬重。作者通過描繪自己寂寥的情景,對比去年的熱鬧,表現出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詩中的奇特比喻和對裴令公的贊賞也展示了作者廣博的學識和真心實意的友誼。
“太行山礙并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péi lìng gōng sān yuè shàng sì rì yóu tài yuán lóng quán yì qù suì xì luò jiàn shì zhī zuò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見示之作
qù suì mù chūn shàng sì, gòng fàn luò shuǐ zhōng liú.
去歲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
jīn suì mù chūn shàng sì,
今歲暮春上巳,
dú lì xiāng shān xià tou.
獨立香山下頭。
fēng guāng xián jì jì, jīng pèi yuǎn yōu yōu.
風光閑寂寂,旌旆遠悠悠。
chéng xiàng fǔ guī jìn guó, tài háng shān ài bīng zhōu.
丞相府歸晉國,太行山礙并州。
péng bēi fù tiān guī yè wěi,
鵬背負天龜曳尾,
yún ní bù kě dé tóng yóu.
云泥不可得同游。
“太行山礙并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