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衰寡情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吾衰寡情趣”全詩
其奈西樓上,新秋明月何。
庭蕪凄白露,池色澹金波。
況是初長夜,東城砧杵多。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酬夢得早秋夜對月見寄》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酬夢得早秋夜對月見寄》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吾衰寡情趣,君病懶經過。
其奈西樓上,新秋明月何。
庭蕪凄白露,池色澹金波。
況是初長夜,東城砧杵多。
中文譯文:
我衰老了,心境趣味不多,
你病懶地路過。
怎奈西樓上,明亮的秋天月光又何如。
庭院里的草花沾滿了凄白的露水,池水的顏色變得黯淡無光。
何況這初長夜,東邊城中有許多打爐子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某位朋友的回信,表達了自己情感的衰老和對友人病懶的關切之情。詩中通過描繪秋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愁。
詩的開頭,詩人自謙自己已經衰老,生活趣味不多,可能是因為年歲已高,或者因為世事滄桑而心灰意冷。而友人則身體不佳,行動遲緩,缺乏精神。這兩句描繪出了詩人和友人的相對狀態。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自己所處的環境。西樓上的明亮秋月映照出了他內心的孤寂和冷清,與他衰老的情感相呼應。庭院中草花沾滿了凄白的露水,池水的顏色也變得黯淡無光,反映了秋夜的寂靜和凄涼之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這個初秋長夜的感嘆。東邊城中傳來許多砧杵的聲音,砧杵是用來敲打衣物的工具,暗示著人們在這個長夜中辛勤工作。這里是對現實生活的描寫,也可理解為詩人對于辛勤工作的羨慕和自己孤獨的對比。
整首詩以凄涼的秋夜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衰老、病懶和寂寞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關切和對世事的思考。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現實生活的描寫,展示了對辛勤工作的羨慕和自己內心的孤寂。這種凄涼的情感與秋夜的寂靜相得益彰,給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共鳴之感。
“吾衰寡情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mèng dé zǎo qiū yè duì yuè jiàn jì
酬夢得早秋夜對月見寄
wú shuāi guǎ qíng qù, jūn bìng lǎn jīng guò.
吾衰寡情趣,君病懶經過。
qí nài xī lóu shàng, xīn qiū míng yuè hé.
其奈西樓上,新秋明月何。
tíng wú qī bái lù, chí sè dàn jīn bō.
庭蕪凄白露,池色澹金波。
kuàng shì chū cháng yè, dōng chéng zhēn chǔ duō.
況是初長夜,東城砧杵多。
“吾衰寡情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