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緣俗念消除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緣俗念消除盡”全詩
已將身出浮云外,猶寄形于逆旅中。
觴詠罷來賓閣閉,笙歌散后妓房空。
世緣俗念消除盡,別是人間清凈翁。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老病幽獨,偶吟所懷》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老病幽獨,偶吟所懷》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眼漸昏昏耳漸聾,
滿頭霜雪半身風。
已將身出浮云外,
猶寄形于逆旅中。
觴詠罷來賓閣閉,
笙歌散后妓房空。
世緣俗念消除盡,
別是人間清凈翁。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白居易年老病重、孤獨幽居的心境。他的眼睛逐漸昏花,耳朵也逐漸失聰,頭發變白,身體被寒風所侵襲。盡管他身處世俗之外,但仍寄情于逆境之中。當他吟詠觥籌交錯的場合結束后,賓客離去,歌聲漸散,妓房也空了,他的心中的世俗紛擾和俗念已經完全消除,成為了一位在人間擁有清凈心境的老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身體衰老和孤獨的境遇。眼睛和耳朵的漸漸失明失聰象征了他日益衰老的身體狀況,滿頭霜雪和半身風則表達了他面對殘酷的自然環境的無奈。詩中的"浮云"和"逆旅"象征著世俗的紛擾和人世間的變幻不定,而他的心卻能在這一切中保持著清凈。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述宴會結束后的景象,突出了作者與世俗的隔離和超脫。賓客離去后,笙歌散去,妓房空蕩,這種物質欲望和紛擾的消失,使得作者能夠在這種清凈的環境中體驗內心的寧靜與超然。他的心靈得到了解放,世俗的糾纏已經消除,成為了一個追求心靈自由的老者。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衰老和孤獨的真實感受,同時也表達了他追求心靈自由和清凈的向往。通過對世俗的超脫,他在身體衰老的同時獲得了內心的寧靜和超越,展示了一種對人生境遇的深思和對精神追求的執著。
“世緣俗念消除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o bìng yōu dú, ǒu yín suǒ huái
老病幽獨,偶吟所懷
yǎn jiàn hūn hūn ěr jiàn lóng, mǎn tóu shuāng xuě bàn shēn fēng.
眼漸昏昏耳漸聾,滿頭霜雪半身風。
yǐ jiāng shēn chū fú yún wài,
已將身出浮云外,
yóu jì xíng yú nì lǚ zhōng.
猶寄形于逆旅中。
shāng yǒng bà lái bīn gé bì, shēng gē sàn hòu jì fáng kōng.
觴詠罷來賓閣閉,笙歌散后妓房空。
shì yuán sú niàn xiāo chú jǐn, bié shì rén jiān qīng jìng wēng.
世緣俗念消除盡,別是人間清凈翁。
“世緣俗念消除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