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桑田欲變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海水桑田欲變時”全詩
鯨吞蛟斗波成血,深澗游魚樂不知。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山中五絕句·澗中魚》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五絕句·澗中魚》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海水桑田欲變時,
風濤翻覆沸天池。
鯨吞蛟斗波成血,
深澗游魚樂不知。
詩意:
這首詩以山中的澗中魚為題材,表達了時間流轉和自然界的無常變化。詩人通過描繪海水桑田(即大海變成農田)的景象,以及風濤翻覆沸騰的天池(指海洋),表達了時間的推移和自然界的浩渺壯觀。接著,詩人以鯨魚吞噬蛟龍的形象來形容波浪翻滾的景象,形容激烈的斗爭場面。最后,詩人描述深澗中游動的魚兒,它們無憂無慮地暢游在深澗之中,對外界的變化毫不在意。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世事的無常。詩人以浩渺的海洋和波濤洶涌的景象來象征時間的推移,而鯨吞蛟斗的景象則展現了自然界中激烈的斗爭和變化。最后,詩人將目光轉向深澗中的魚兒,它們以它們自己的方式生活,無憂無慮,不受外界變化的干擾。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生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世事變遷的思考,同時也傳達了對自然界中平凡生命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這首詩形象生動,用詞簡練,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時間的變遷和世事的無常。詩人以自然界中的顯著景象,如海洋桑田、波濤洶涌,以及鯨魚與蛟龍的斗爭,來象征時間的推移和生活的變遷。最后,通過描寫深澗中游樂自得的魚兒,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界中平凡生命的贊美和敬畏之情,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寧靜和無憂無慮的生活態度。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時間的思考和對自然界的觀察,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思考。
“海水桑田欲變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wǔ jué jù jiàn zhōng yú
山中五絕句·澗中魚
hǎi shuǐ sāng tián yù biàn shí, fēng tāo fān fù fèi tiān chí.
海水桑田欲變時,風濤翻覆沸天池。
jīng tūn jiāo dòu bō chéng xuè, shēn jiàn yóu yú lè bù zhī.
鯨吞蛟斗波成血,深澗游魚樂不知。
“海水桑田欲變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