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僧閑坐竹泉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伴僧閑坐竹泉東”全詩
綠蘿潭上不見日,白石灘邊長有風。
熱惱漸知隨念盡,清涼常愿與人同。
每因毒暑悲親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夏日與閑禪師林下避暑》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與閑禪師林下避暑
洛景城西塵土紅,
伴僧閑坐竹泉東。
綠蘿潭上不見日,
白石灘邊長有風。
熱惱漸知隨念盡,
清涼常愿與人同。
每因毒暑悲親故,
多在炎方瘴海中。
中文譯文:
在洛景城的西邊,紅塵飛揚,
和閑居的禪師一起坐在東邊的竹泉旁。
綠蘿遮住了湖面上的陽光,
白石灘旁邊吹著涼風。
熱惱漸漸明白,隨著思緒的消散,
常常希望與人共享清涼。
每當因為燥熱而悲傷親友的離去,
我在炎熱之地和瘴氣彌漫的海中多次遭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夏季的炎熱為背景,描述了詩人為了避暑與和尚一起前往叢林中度夏的情景。詩人用“洛景城西塵土紅”和“伴僧閑坐竹泉東”展示了城市的炎熱喧囂與清涼寧靜之間的對比。詩人以“綠蘿潭上不見日,白石灘邊長有風”描繪了叢林的幽靜與涼爽。整首詩洋溢著安逸、舒適和避暑生活的愿望,表達了詩人愿意放下煩惱與他人一同分享清涼的心愿。
然而,詩中也透露了詩人因炎熱而失去親友的悲傷和遭遇,暗示了作者背后的辛酸。整首詩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日常生活的隱喻和對現實境遇的思考。
這首詩詞運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內心獨白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對清涼舒適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苦難與掙扎。這種對比和矛盾給了讀者一種思考和感受生活的空間,既尊重了文學的傳統,又展示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伴僧閑坐竹泉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yǔ xián chán shī lín xià bì shǔ
夏日與閑禪師林下避暑
luò jǐng chéng xī chén tǔ hóng, bàn sēng xián zuò zhú quán dōng.
洛景城西塵土紅,伴僧閑坐竹泉東。
lǜ luó tán shàng bú jiàn rì,
綠蘿潭上不見日,
bái shí tān biān cháng yǒu fēng.
白石灘邊長有風。
rè nǎo jiàn zhī suí niàn jǐn, qīng liáng cháng yuàn yú rén tóng.
熱惱漸知隨念盡,清涼常愿與人同。
měi yīn dú shǔ bēi qīn gù, duō zài yán fāng zhàng hǎi zhōng.
每因毒暑悲親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伴僧閑坐竹泉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