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閑樂性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悠閑樂性場”全詩
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張床。
卷縵看天色,移齋近日陽。
甘鮮新餅果,穩暖舊衣裳。
止足安生理,悠閑樂性場。
是非一以遣,動靜百無妨。
豈有物相累,兼無情可忘。
不須憂老病,心是自醫王。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齋居偶作》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齋居偶作》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童子裝爐火,行添一炷香。
年輕仆人點燃火爐,放上一炷香。
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張床。
年邁的老人手持著柔軟的麈尾,坐在半張床上輕輕拂掃。
卷縵看天色,移齋近日陽。
拉起簾帷觀察天色,調整齋戒的時間接近日光。
甘鮮新餅果,穩暖舊衣裳。
品嘗著甜美的新餅和水果,穿著舊暖的衣裳。
止足安生理,悠閑樂性場。
滿足于安穩的生活,悠閑地享受自在的場所。
是非一以遣,動靜百無妨。
將是非之事一一排遣,對于動靜無所介懷。
豈有物相累,兼無情可忘。
何必讓物質成為負累,也無需抹去內心的感情。
不須憂老病,心是自醫王。
不必擔憂年老和疾病,心靈是最好的藥物。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齋居的場景,表達了白居易對于安逸、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通過對童子、老翁以及自身的描寫,展現了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各自的生活狀態。詩人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齋居生活的細節,如爐火、香炷、麈尾、床榻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寧靜祥和的氛圍。
詩中的主題是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平靜的生活態度。白居易提倡遠離是非之事,不受外界干擾,以達到內心的平和和自我調適。他認為人們不必將過多的關注放在物質上,也不必為外界的紛擾所困擾,通過安逸的生活和自我調解,可以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這首詩詞展示了白居易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寧靜的人生態度,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對于歲月流轉和生活變遷的深思。通過描繪齋居的生活場景,表達了對于簡樸、寧靜生活的向往,并倡導心靈的自我調適和滿足。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悠閑樂性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i jū ǒu zuò
齋居偶作
tóng zǐ zhuāng lú huǒ, xíng tiān yī zhù xiāng.
童子裝爐火,行添一炷香。
lǎo wēng chí zhǔ wěi, zuò fú bàn zhāng chuáng.
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張床。
juǎn màn kàn tiān sè, yí zhāi jìn rì yáng.
卷縵看天色,移齋近日陽。
gān xiān xīn bǐng guǒ, wěn nuǎn jiù yī shang.
甘鮮新餅果,穩暖舊衣裳。
zhǐ zú ān shēng lǐ, yōu xián lè xìng chǎng.
止足安生理,悠閑樂性場。
shì fēi yī yǐ qiǎn, dòng jìng bǎi wú fáng.
是非一以遣,動靜百無妨。
qǐ yǒu wù xiāng lèi, jiān wú qíng kě wàng.
豈有物相累,兼無情可忘。
bù xū yōu lǎo bìng, xīn shì zì yī wáng.
不須憂老病,心是自醫王。
“悠閑樂性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