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久住留情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洛城久住留情否”全詩
西午橋街行悵望,南龍興寺立踟躕。
洛城久住留情否,省騎重歸稱意無。
出鎮歸朝但相訪,此身應不離東都。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送張常侍西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常侍西歸》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年花下為閑伴,
一旦尊前棄老夫。
西午橋街行悵望,
南龍興寺立踟躕。
洛城久住留情否,
省騎重歸稱意無。
出鎮歸朝但相訪,
此身應不離東都。
詩意:
這首詩是白居易送別張常侍的作品。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張常侍離開的感慨和祝愿。張常侍曾是詩人的閑侶,兩人在花下共度了兩年的閑暇時光。然而,突然有一天張常侍卻被皇帝召回宮中,詩人感到十分惋惜和孤獨。詩人在西午橋街上送行,心情憂郁,望著張常侍離去的背影。在南龍興寺,詩人站立不前,猶豫不決。詩人思考著自己對洛城的依戀是否會影響張常侍的決定,心中忐忑不安。雖然張常侍歸來稱心如意,但詩人仍然期待著他能回朝拜訪自己,因為詩人認為自己的歸宿應該是東都(即長安)。
賞析:
這首詩詞流露出詩人對友人離去的感傷和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寫自己在送別過程中的內心矛盾和掙扎,展現了他對友情的執著和深情厚意。詩中的洛城,指的是洛陽,是唐朝的東都。詩人對洛陽的情感表達了他對自己歸宿的思考和對友人離去的不舍之情。整首詩抒發了白居易對友情和家鄉的眷戀之情,以及對歸宿的期盼和思考。這種情感表達使得詩詞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愁緒和思考。
“洛城久住留情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cháng shì xī guī
送張常侍西歸
èr nián huā xià wèi xián bàn, yī dàn zūn qián qì lǎo fū.
二年花下為閑伴,一旦尊前棄老夫。
xī wǔ qiáo jiē xíng chàng wàng,
西午橋街行悵望,
nán lóng xīng sì lì chí chú.
南龍興寺立踟躕。
luò chéng jiǔ zhù liú qíng fǒu, shěng qí zhòng guī chēng yì wú.
洛城久住留情否,省騎重歸稱意無。
chū zhèn guī cháo dàn xiāng fǎng, cǐ shēn yīng bù lí dōng dōu.
出鎮歸朝但相訪,此身應不離東都。
“洛城久住留情否”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